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紫云校区>>科研之窗>>2023年度区课题>>基于思维可视化的小学“画数学” 课堂实践研究>>实践研讨>>文章内容
基于思维可视化的小学“画”课堂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4-11-2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王燕萍

时间:10.16     班级:三(10)  课题:《认识周长》 执教老师:高霞

教学过程:

一、在“描一描”中认识周长

1.通过描书签的边,了解书签的一周边线。

2.观察用毛线描的过程,知道书签一周边线的长就是书签的周长。

二、“指一指”物体面的周长

1.指一指数学书封面和封底的周长,找一找课桌、直尺、黑板面的周长。

2.指一指、说一说平面图形的周长。

三、“量一量、算一算”平面图形的周长

1.规则图形周长的计算,先量出每条边的长,再相加。

2.不规则图形的测量:化曲为直

四、回顾反思

互动点评:

   唐琳:2022年版课标明确提出:通过经历独立的数学思维过程,理解数学基本概念和法则的发生与发展,数学基本概念之间、数学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本节课中,高老师组织学生活动,更多地让学生通过动作、画图、语言等方式感知周长。学生在测量周长、化曲为直和围图形等活动中形成周长的概念,把握周长概念的本质属性。

  杨芸洁周长的本质是“长”,生长点是“周”,也就是一个封闭图形的边线。高老师为了使学生明白这一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找一找”、“描一描”、“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逐步加深对“一周的长度”的体会,建立周长的直观表象,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