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紫云校区>>科研之窗>>2023年度区课题>>基于思维可视化的小学“画数学” 课堂实践研究>>总结提炼>>文章内容
《基于思维可视化的小学“画数学”课堂实践探究》阶段工作小结(2024.02——2024.06)
发布时间:2024-10-0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王燕萍

基于思维可视化的小学“画数学”课堂实践探究阶段工作小结

2024.02——2024.06)

一、前阶段课题研究工作概述

在过去的研究阶段中,本课题组成员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和对教学创新的追求,积极投入到基于思维可视化的小学“画数学”课堂实践探究中。我们深知,数学作为一门抽象性极强的学科,对于小学生而言,往往难以理解其深邃的内涵。因此,我们尝试通过“画数学”的方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一)文献学习与理论探究
    前期,课题组成员广泛阅读了国内外关于思维可视化和“画数学”的文献资料,深入探究了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我们通过学习,明确了思维可视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后续的课题实践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以及学生对“画数学”的接受程度,我们设计并完成了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对“画数学”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并认为这种方式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这一发现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开展“画数学”课堂实践探究的决心。
    二、阶段性研究成果呈现
    在课题研究的实践阶段,我们组织了多次课堂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赵芳老师执教的《9加几》一课,通过“拍拍手,想分合”的游戏和“苹果丰收”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移苹果、画小棒图、数位图、计数器图、分拆式等多种形式表征算理,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中感悟“凑十”的过程。这一堂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王燕萍老师的《乘法分配律》一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运算律的研究方法,建立本节课的方法结构。在三个例题的对比辨析中,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算式的内在结构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并提出猜想。通过举例验证、画图与说理验证的过程,学生得出结论从画图说明走向意义说明发展了模型意识与应用意识。这一堂课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王丹老师执教的《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课,通过量一量、拼一拼、分一分的过程,引导学生探究出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并体会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随后,学生自主探究五边形、六边形等多边形的内角和,发现了多边形的边数与内角和之间的关系。这一堂课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季慧老师执教的《倍的认识》一课,在有趣的拍手游戏中展开教学,通过圈一圈、数一数、说一说的过程,让学生初步感知倍数关系。通过变式练习,学生进一步理解概念,并学会了计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一堂课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贾杨老师的《小数的大小比较》一课,让学生通过单位换算、将小数转化为分数、画图理解小数的意义等多种方法比较小数的大小,感悟转化这一数学思想的价值。在形式多样的练习中,学生不断深化比较的方法,巩固新知。这一堂课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题能力。
    此外,老师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积极撰写与课题相关的论文,分享我们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这些论文不仅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也为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三、存在问题及反思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理论实践结合

虽然我们已经进行了多次课堂实践,但在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方面仍有待加强。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相关文献资料,提升理论水平,并将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二)课堂实践的探索

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画数学”在日常课堂中的应用与实践。我们将继续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专题练习课的加强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题目需要利用画图来解决,但这些题目在作业中比较零散。为了加强学生对画图方法的应用和掌握,我们将加强专题练习课的设计和实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画图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四、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基于思维可视化的小学“画数学”课堂实践探究课题研究。我们将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探索更多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同时,我们也将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和成长变化,为他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支持。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