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老师让孩子做好准备工作,提示孩子调整好坐姿,不要离桌子太紧,要是自己最舒服的状态。这个提示是我听课以来第一次听到,一般老师都是课前做做铺垫,玩玩游戏,聊聊话题,让孩子放松放松。这个环节说明老师很注重细节,考虑到后面孩子要轮换座位,不要搞得乱糟糟,震天响。
第一个问题老师目标清晰,“第一次来到这个大教室,和我们自己的班级有什么区别?”随着孩子的回答,老师自然而然的就引导过来了:“像这样仔细地看,认真的看就叫做——观察”突破了课题“观察”的理解。
整个新授环节,老师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学生对熊猫玩具充满了兴趣。老师让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时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熊猫,把所看到的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熊猫的哪一面,并闭上眼睛想一想从不同位置看到的同一个玩具不同的样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想能力。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本节课老师的过渡语衔接的很好,使得每一个练习都让人觉得很自然,不生硬不突兀不死板。整节课把熊猫作为线索,“动物园来了新朋友——熊猫,我们一起去淹城动物园看看吧,站在动物园门口拍照,哪张照片是在门口看到的?”“熊猫的老家在四川,它是怎么来到我们常州的呢?对啦,乘飞机。”(然后带领孩子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飞机)“我们开车到动物园看动物,动物也在看我们的汽车”等等。
练习中,先是进行相应实物观察的练习巩固,再由实物观察过渡到小正方体观察,比如把三个一样大小的小正方体重叠起来观察,从正面、侧面、后面、上面等不同位置去观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物体的不同位置的不同形状,从而达到由具体上升到抽象的升华。这几个操作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民主作风,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间。
有幸听到一节这样的好课,让我收获很多。当然,在这节实践课中,相信孩子也是收获满满。在不断地观察活动中,每个学生都积极的投入进去,在玩中不知不觉学会了知识,这也是我所追求的课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