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学科育人:基于课程纲要开发的教学变革实践研究>>理论导航>>文章内容
“成长记录袋”在小学体育教学的应用与反思(发表于《中国学校体育》)
发布时间:2014-04-10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成长记录袋”在小学体育教学的应用与反思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钱亢
传统的体育学习评价,往往是根据教材上规定的运动项目,按统一的测试标准评判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这样的评价重在甄别,缺乏过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成长记录袋”是体育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评价方法,笔者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结合学校实际,在小学四年级体育教学中尝试应用“成长记录袋”评价方法,取得了一些实践经验。
“成长记录袋”被小学许多学科广泛应用,它的本质作用在于对学生进行过程性的评价,通过一定的资料积累,较全面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体育新课程对学生的评价也提出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各领域的评价目标,基于此,笔者围绕学科要求,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开展“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方式。
一、“成长记录袋”的建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笔者充分分析“成长记录袋”的可行性之后,购买了塑料文件袋和文件隔栏,并取得班主任老师的支持,在教室里开辟“阳光体育驿站”,专门存放文件袋。每个文件袋都贴上标签,注明班级、姓名等基本信息,学生分四组在文件栏归类保存。笔者在期初先向学生说明“成长记录袋”的评价内容和方法,让学生其重要意义,通过选举管理“阳光体育驿站”的“站长”。
二、“成长记录袋”的内容
笔者用A4纸统一制作,以表格式和描述式相结合的形式,主要分封面与个人基本信息、体育学习过程性评价、课内外延伸、自我展示和测试成绩参照表等五大类。评价以定量评价与描述性评价相结合,自评、小组评议、教师评议相结合的方法,注重期初与期末的发展过程。在描述时尽可能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
(一)封面
“某某体育成长记录袋”,除统一注明学生班级、姓名、性别等个人信息外,其他还有“我的运动口号”和卡通头像,体现个性化,不求统一,新奇活泼、有创新就可以。
(二)定量评价内容
1、根据水平二,四年级学年主要练习项目,设计评价表格,见表格一。
表格一:“我挑战,我提高”

 

        项目
评价
50
400
跳高
立定跳远
小篮球
(运球、投篮)
期初成绩
 
 
 
 
 
期末成绩
 
 
 
 
 
进步幅度
 
 
 
 
 
满意度(星级)
 
 
 
 
 
2、根据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要求和其他健康指标,设计评价表,见表二。
表二:“我健康,我快乐”

 

        项目
评价
身高
体重
50
立定跳远
坐位体前曲
仰卧起坐
跳绳
期初成绩
 
 
 
 
 
 
 
期末成绩
 
 
 
 
 
 
 
进步幅度
 
 
 
 
 
 
 
满意度(星级)
 
 
 
 
 
 
 
(三)描述性评价内容
1、课堂学习情况记录
参照新课程中五维学习目标,学生对运动参与的热情和运动技能掌握情况等进行自我评价,一般采用打等第的方式,由学生自己在一个项目学习后评价,见表三。
表三:“我参与,我能行”

 

      
评价
 
项目
主动参与
掌握技能
健壮体魄
阳光心理
同伴互助
一星
二星
三星
一星
二星
三星
一星
二星
三星
一星
二星
三星
一星
二星
三星
50
 
 
 
 
 
 
 
 
 
 
 
 
 
 
 
400
 
 
 
 
 
 
 
 
 
 
 
 
 
 
 
跳高
 
 
 
 
 
 
 
 
 
 
 
 
 
 
 
立定跳远
 
 
 
 
 
 
 
 
 
 
 
 
 
 
 
篮球
 
 
 
 
 
 
 
 
 
 
 
 
 
 
 
我的优势与不足
50
 
400
 
跳高
 
立定跳远
 
篮球
 
星级从少到多代表一般、较好、很好三个程度,学生根据评价内容自评,每个项目的评价需在表格下标注,笔者以50米跑为例说明。
“主动参与”:能高兴地学习50米跑中摆臂、起跑、途中跑和冲刺等各项练习,能主动完成各项练习和游戏。另外还包括课堂纪律,学习态度等。
“掌握技能”:能说出蹲踞式起跑的要领,知道发令员口令含义,并能独立完成蹲踞式起跑;能在自己的跑道上快速奔跑并以全速冲过终点线。
    “健壮体魄”:通过短跑练习发展下肢力量、手脚配合的协调性以及灵敏性,能在第一时间快速启动身体并全速快跑一定距离。
    “阳光心理”: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能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敢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同伴互助”:能与同伴一起学习各项技术,能提醒同伴出现的错误,同时也接受别人对自己提出的建议。能与同伴互相发令练习起跑,并在50练习时互相加油,互相鼓励。
     在“我的优势与不足”栏目,学生根据学习情况,用简短的语言进行描述性评价,对自身情况进行点评。
2、“阳光体育运动”的记录
根据学校四年级阳光体育运动的项目设置特点,根据月份的变化而更换,教师评价由班主任评价,以打星的方式,最好三颗星,每月一评,如表四。
表四:“我运动,我阳光”

 

       
月份
 
项目
三月份
四月份
五月份
六月份
自评
组评
自评
组评
自评
组评
自评
组评
广播操情况
 
 
 
 
 
 
 
 
 
 
 
 
参与积极性
 
 
 
 
 
 
 
 
 
 
 
 
同伴合作情况
 
 
 
 
 
 
 
 
 
 
 
 
兴趣小组
 
 
 
 
 
 
 
 
 
 
 
 
各类项目……
 
 
 
 
 
 
 
 
 
 
 
 
    (四)课内外延伸
为了引导学生了解体育知识,关注体育事件,关注身边发生的事,从而培养体育兴趣,在“成长记录袋”中笔者还设计若干板块,由学生自己收集,每月填写填写。
1、体育比赛大事记
表五:

 

二月份
 
三月份
 
四月份
 
五月份
 
六月份
 
……
 
2、成长记忆库
可以记录课堂上或在“阳光体育运动”、体育节中以及校外所有与体育有关的,自己和发生在身边的故事。
表六:

 

时间
 
简述:
3、健身小常识
要求每月至少收集一条有关体育与健身方面的小常识。
表七:

 

二月份
 
三月份
 
四月份
 
五月份
 
六月份
 
……
 
4、我的伤病记载
根据生病或受伤情况,及时记录伤病时间、原因,医治的大概过程和康复情况。
5、精彩瞬间
以照片的形式,把自己参与体育运动的照片贴在这个栏目。为此,笔者在体育课堂中经常带数码相机,帮助同学在一些游戏、测试、比赛中拍照。
6、对自己的寄语和对体育课的希望(每学期一次)
(五)各项测试成绩对照表(略)
   三、“成长记录袋”带来的课堂变革
“成长记录袋”最大的特征就是过程化、经常化和程序化,并用较详实的资料全面记录一个学生在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每个学科或教师个人都有不同的侧重,有显著的成效。笔者在实施过程中也积累体育“成长记录袋”的校本经验。
(一)“成长记录袋”改善教师的教育行为
     教育要面向每一位学生,体育学科也不能例外。体育教师一般要教几个班级,缺少通过批改作业关注每个学生,只能从“面”上关注学生,课堂教学行为比较粗放。既然为每个学生都建立了“成长记录袋”,教师就有责任要坚持做好。“成长记录袋”评价客观全面,要求教师把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帮助学生自评、小组互评,辅导能力差的学生取得进步。“成长记录袋”促使教师成为一个有心的人,耐心的人,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为了更好地评价学生,笔者为全体学生设计课堂评价总表,内容涉及课堂纪律、学生运动参与情况,并且是动态的,每一阶段根据不同教学都有一定的变化,或固定时间或随时为学生评价。例如,针对四年级学生喜欢跑步比赛,但不讲究跑的姿势和动作的情况,我在课堂上设置 “动作最帅少年”和“追风少年”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和练习情况,以激发学生改进跑的动作和身体姿势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对跑的技术和要领的掌握。再如,在障碍合作跑教学中,同样以“团结合作组合”、“安全练习组合”、“最佳拍档组合”等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并掌握应有的跑、跳、爬、钻越等技能。学生根据课堂评价为“成长记录袋”提供评价依据。教师虽然比原来忙碌很多,但是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变也是巨大的,“成长记录袋”给教师很多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教学是否有效,学生对教学目标究竟达到何种程度都有具体的感知,这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成长记录袋”让教师不再只关注教材,而是关注学生,这个转变是很关键的。
    (二)“成长记录袋”使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
    评价一直是抓在教师手里的“利刃”,但是评价也是“双刃剑”,单一的评价,单向的评价往往容易以一盖全,最终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积极性。体育学科的评价最普遍的就是用一个测试标准衡量全体学生,以技能的评价判断学生的体育成长,这显然是不公平,不科学的。“成长记录袋”评价的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大量应用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他们可以随时感受到自己的收获和进步,学习的动机和积极性得到激发和保持。同时,在相互的比较中学生也就更容易看清自己和别人,从而对自己和他人也有了正确的评价,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笔者的学生自从有了“成长记录袋”后,上课的积极性特别高,而且课堂常规有了明显的改善,课堂效率得到提高。课后,学生经常把“成长记录袋”取出来写写画画,“阳光体育驿站”的小站长非常负责,还专门用一个小本子记录同学的情况。笔者和班主任老师配合,经常对“成长记录袋”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及时规范。“成长记录袋”成为学生体育学习不可缺少的伙伴。
    (三)“成长记录袋”成为课堂延伸的桥梁
    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学习的时间和内容毕竟较少,而更广阔的体育知识是在课堂外。“成长记录袋”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课外,关注平时,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笔者设计的“成长记录袋”内容涉及了“阳光体育运动”、大课间、兴趣小组、体育保健和体育课外知识等,学生的视野从课堂转向更广阔的天地。“成长记录袋”还把学习延伸到家庭,很多学生获得家长的支持更好地完成“成长记录袋”的制作,而且家长也极为配合。尤其在家长会期间,班主任老师把体育的“成长记录袋”展示给家长观摩,非常受欢迎,家长对体育教师的用心表示了肯定。笔者经常接到家长的电话,咨询学生的体育课情况,询问体育锻炼的方法,可见“成长记录袋”对营造家庭体育氛围,培养全家人锻炼的好习惯非常有益。
四、“成长记录袋”实施反思
    (一)“成长记录袋”的管理困难大
“成长记录袋”的优点无庸质疑,但是对一个班级近50名学生的“成长记录袋”进行管理面临很多挑战。何时评价?何时记录?评价的频率多少适宜?这些都是“成长记录袋”管理难题。体育课堂的时间非常宝贵,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开展评价确实不易。笔者每节课都会带文件夹,里面有学生名单和考核内容,上课发现问题时会及时作标记,在下课前集队时统一评价。“成长记录袋”的填写在教室进行,一般固定周评和月评时间,由小“站长”负责。笔者采用“捆绑式评价”,对四个小组的记录情况进行考核,大力培养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依托学生管理学生。通过同学之间互相监督,教师不定期检查和各项激励机制,尽可能规范“成长记录袋”的记录。
(二)“成长记录袋”考验教师和学生的耐心
    作为一个新鲜事物,“成长记录袋”一开始受到学生的喜爱,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积极性有所下降。尤其是评价内容有很多是开放的,需要学生自己去收集资料和描述,四年级的学生能力有限,有部分学生不及时填写,马虎应付。教师在操作时也会感到倦怠,产生进退两难的境况。为避免“成长记录袋”成为“鸡肋”,笔者首先端正自己的心态,把做好“成长记录袋”作为真正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工作,并激励自己要耐心,按照计划坚持到底。为了保持学生的兴趣,笔者不断变化评价的内容,提供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和比赛,为学生评价提供素材。平时在大课间和体育活动课时经常和学生一起运动,并养成用相机捕捉学生常态活动的习惯。在班主任老师的支持下,尽可能帮助学生填写好“成长记录袋”,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展示学生的“成长记录袋”,让学生和家长都认可其价值。
    (三)“成长记录袋”如何在学生评价中发挥作用
    按照目前笔者所在地区的体育学科评价方法,学生的体育成绩一般由三部分组成:“技能测试成绩”、“体育健康知识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第一学期还有体质健康测试的成绩。“成长记录袋”最大功能就是为“平时成绩”提供依据,按比例占20%。因此,注重过程性的“成长记录袋”与注重结果的学生体育考核制度存在一定盲区,如何解决还有待研究。
 
    “成长记录袋”本身的特质和对学生学习产生的积极影响越来越得到认可,它在改革体育课学习评价的方式和程序上已经表现出优越性。如何进一步提高“成长记录袋”的作用,完善“成长记录袋”的管理还需要更多教师的尝试与总结,笔者将继续研究探索出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体育“成长记录袋”评价模式,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