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是课题“具身认知视角下小学英语实践作业的设计”的深化阶段,课题组在中期评估的基础上,围绕“理论落地、体系优化、评价完善、区域推广”四大核心目标,系统推进研究工作。通过理论学习、实践探索、数据验证与反思改进,课题研究取得阶段性突破,现将本学期研究工作小结如下:
一、研究背景与目标定位
本学期研究以“破解理论实践两张皮、优化作业体系适切性、完善评价支持系统、扩大成果辐射范围”为核心目标,重点推进以下任务:
1.推动具身认知理论与作业设计的深度融合,形成可操作的“理论—设计—实施”路径;
2.完善分层分类的实践作业体系,适配不同年级、学情学生的认知特点;
3.优化多元化评价工具,解决“评价流程繁琐、标准模糊”问题;
4.开展区域帮扶,缩小校际实践差距,扩大研究成果覆盖面。
二、本学期主要研究举措与实施情况
(一)深化理论学习,推动“具身认知”与作业设计的精准对接
针对中期评估中“部分教师对具身认知理论理解浅层化”的问题,课题组通过“专家引领+案例研讨+实践反思”三位一体模式,强化理论与实践的联结。
(二)优化作业体系,构建“螺旋上升、具身融合”的分层设计框架
1.中年级(3-4年级):强化“情境互动+意义建构”,设计“任务驱动型”作业。例如:
词汇:“校园物品标签设计师”(为教室物品贴英文标签,结合实物触摸与同伴讲解);
语篇:“周末出游手账”(用英语记录周末活动照片,配简单文字描述,融入一般过去时)。
2. 高年级(5-6年级):聚焦“真实任务+跨学科融合”,设计“项目式实践”作业。
结合科学课“季节”主题:“秋日观察报告”(拍摄树叶变化视频,用英语描述“Leaves turn yellow. They fall from the tree.”,并制作英文海报);结合劳动课“家务劳动”:“家庭劳动英语指南”(用英语录制“洗碗/扫地”步骤视频,配动作演示)。
(三)完善评价体系,构建“多元主体、多维指标”的动态反馈机制
三、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理论落地成效显著,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教师对具身认知理论的理解从“概念认知”转向“实践转化”,90%的参与教师能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设计“具身化作业”。
(二)学生学习成效突出,核心素养显著发展
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增强、语言能力提升、综合素养得到发展。
(三)评价体系初步成型,支持功能有效发挥
评价工具简化后,能精准定位学生“身体参与不足”“情境理解偏差”等问题;学生能根据评价调整作业策略(如“下次要多模仿动作”“和同伴多讨论情境”)。
四、存在问题与反思
(一)理论转化的深度仍需加强
部分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存在“形式具身、内核偏离”现象,例如:为“身体参与”而设计机械模仿动作,未结合语言目标(如仅让学生“跳一跳”而不关联单词含义)。后续需强化“具身活动—语言目标—认知发展”的逻辑联结培训。
(二)评价工具的普适性有待验证
当前评价量表虽有效,但不同年级、课型的适用性存在差异(如低年级“动作参与度”权重应更高,高年级“创新思维”权重需增加)。需进一步细化不同场景下的评价指标细则。
五、下阶段研究计划(2025年9月—2026年1月)
1.深化理论转化,打造“具身作业设计”精品课例
2.优化评价工具,形成分场景、可操作的“评价指南”
本学期课题研究在理论落地、体系优化、评价完善与区域推广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课题组将以“解决真问题、推动真实践、实现真发展”为导向,持续深化具身认知理论与小学英语实践作业的融合探索,力争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具身英语实践作业”区域模式,助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