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红色基因:小学课间体育游戏的开发与实践现状调查研究
1.小学课间活动开展和实施情况
通过走访常州、无锡、苏州、南京、扬州等江苏省多个市调查发现,基本上学校的大课间会由学校的体育老师组织,班主任或配班老师陪同。冬季会进行跑操活动,春秋季会进行广播操(自编操)+规定项目的活动。而对于课间十分钟基本无要求,让学生自行活动居多,甚至有发现课间十分钟大部分学生留在教室的现象。
2.小学课间体育游戏调查研究
本次问卷调查以小学的280名四年级学生和20名小学体育老师为研究对象,针对课间开展状况进行调查。笔者通过检索期刊网和相关书籍,制定本研究调查问卷。于2024年3月至5月学生问卷在班主任或体育老师协助下当场填写,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300 份,回收283份。
(1)学生参与课间游戏的态度调查
小学生对参与课间体育游戏态度决定着他们参与课间游戏的积极性。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有76.95%的小学生对课间体育游戏的开展持赞同态度,愿意通过课间体育游戏来丰富他们的课间时间。只有一小部分的小学生(9.38%)由于自身体质较差或肥胖等原因不太赞同学校开展课间体育游戏。这说明大多数小学生对参加体育课间活动有着较为积极的态度,但是学校和体育教师也要想办法让那些不太愿意活动的小学生能够最终“动”起来。(见图1)
(2)学生想要参加的课间游戏项目
从图2可以看出,最受欢迎的课间体育游戏项目是竞赛类(33.17%), 其次是球类运动(26.85%)和合作类项目(18.22%)。游戏是男女生都喜欢的项目,球类是男生的最爱。这个结果充分说明小学生参与课间体育游戏主要就是竞赛类、合作类,他们由于受年龄、认知水平和社会经验的限制。这说明学生还是喜欢没有约束、可以自由发挥的运动形式。学生参加课间游戏可以通过轻松愉快的游乐活动放松自己的身心。
(3)影响课间体育游戏开展的客观因素
影响课间体育游戏有效开展的客观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 学业繁重(48.83%)成为开展课间活动的主要障碍,这主要是因为小学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这就导致有些教师把考试成绩放在第一位,从而忽视了学生体质健康的教育和培养。其次,运动器材短缺(42.58%)也是影响学生参加课间游戏的重要因素之一,这就要求学校的体育教师在课间游戏中改良或创新一些简化器材,增强活动、游戏的新鲜感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所调查的几所学校都存在不同程度地运动场地不足(38.42%)的问题,这也影响着学生参加课间游戏。最后,还会发现有教师有不同程度拖延下课时间,导致课间活动时间不足的现象。
3.小学课间体育游戏开展和实施现状调查反馈
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参加体育课间游戏有着较为支持的态度及正确的认识。学生对课间体育游戏内容选择具有多样性,学校基本能保证小学生每天一小时的课间体育活动时间,但是在具体实施方面仍然存在体育器材短缺、场地不足、教师拖延下课时间等不尽人意的地方。分析后得出的结论主要有:
(1)学校可以把课间体育游戏纳入学校的整体教学规划,同时大力投入体育经费,逐步解决学校器材设施的不足问题。
(2)体育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特色使课间体育游戏项目多样化,统筹安排运动场地,提高小学生参与的趣味性,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任课教师应重视学生课间活动时间,不拖延下课时间,鼓励学生下课积极组织课间体育游戏。
(4)对于身体素质不好的学生,学校和教师不应听之任之,要做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尽量做到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间体育游戏中来。
(5)课间游戏中应积极改良或创新一些简化器材,也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或参与器材的创新,发挥学生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