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学科资源网站,构建互动的研究性学习环境
南山外国语学校 罗伟彬
关键词:学科 资源 互动 环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当今国际教育发展的主流,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改革,加快实现教育发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都有积极作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难得的机遇,努力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本世纪教育发展的制高点。
新时期基础教育的信息化,要以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为中心,推进课堂日常教学信息化,以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为工作重点,以科研为先导、以课题为载体,以信息化人才培养为突破口,以可持续发展为战略方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立足本地,放眼国际,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以学科资源网站为信息平台,以新课程改革为内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教学中的各个环节移植到一个互动的研究性的数字化的环境下,创建一个全新的集教学、科研、管理于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校的工作效率、教学质量、科研实力和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并最终将学校构建成为一个数字化校园。
一、学科资源网站开发的目标原则
1、提供一个数字化的课堂教学环境。
深入开展课题实验研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价值取向,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改革的结合,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使信息技术渗透于日常课堂教学活动中,给学生一个全新的课堂环境,给学生一个发现自我、挖掘自我、超越自我的温暖世界,成为研究性学习的主人。
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建立完善学科网站;以教材的单元、章节、主题为类别,以网页为表现形式,以教师的日常教案、作业、习题、评论评价,教材相关的视频、音频、图片、课件、软件、文件资料、资源链接等为内容,构建学科网站和专题网站。在网上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开展虚拟教研。结合教室的多媒体网络终端设备,创建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2、建设、整合、积累、应用学科教学资源
紧密围绕新课程,统一整合优质教学资源,以自建、购买以及同合作单位共建相结合的模式建设新课程教育教学资源库,建立符合新的国家课程标准的教学资源体系以及相应的建设和应用模式,促进优秀教育教学资源的广泛共享与应用。
将非数字的图片、非流媒体的视频等资源,进行格式转换,使之成为在互联网上可直接使用的资源。结合学科教学的实际需求,将数字化资源重新整合在相对应的学科的章节单元中,从而能够直接地应用资源服务于教学工作。
以学科资源网站为载体,将日常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创作过程中形成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资源积累起来,形成宝贵的原创性资源库。重点建设教案、试题、习题、学科教学辅助资源等。
要将学科资源充分应用到学校的教学工作中去,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普及性使用,使之成为教师的管理工具、教学工具,学生的学习工具。积极探索基于学科资源网站平台的现代教学模式,基本实现课堂教学网络化、信息化,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3、创建互动的数字化的研究性学习环境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是当前教育科研的热点课题。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络技术的应用,拓展了学科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概念,使学校与家长、教师与学生、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和学习,在时间上可以在线实时和非实时,在空间上可以在存在互联网的任何地方进行。因此,通过整合,创建互动的数字化的研究性学习环境,对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抢占教育制高点有着重要意义。
4、形成完整的综合课例的系列
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要着重开展综合课例的探究活动,综合反映教师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结果。使课题的研究成果有更大的示范作用和推广意义。综合课例是示范课或优秀公开课成果的一种物化的体现。它从教学设计、教学后记、教师完整教学过程的录像、教学中所用课件及网络资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的作品及收集和整理的资源、专家对本课教学的评价、相关研究论文和教学效果的评价等多个方面综合反映教师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结果。
二、学科资源网站开发的设计方法
1、建立学科门户网站,开设学科应用栏目
建立学科门户网站,作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的应用平台,在网站上开展日常教学、教研、学生学习、讨论、作业等活动。
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围绕网站开发的目标原则,设计网站栏目。以语文网站为例,可以设计成十个栏目,包括课堂教学、教研论坛、名师论教、家长心语、学生作品、教案系列、试题习题、视频点播、资源链接、个人网站。
课堂教学:以语文的章节为单元,每一篇课文为元素,每个元素包含教案、教学课件、作业作品、教师授课的视频、师生课后的研讨反馈评价、学习参考资料、相关的网络资源链接。每位语文教师独立或分工完成一个元素的内容,同类元素组成元素组,每个单元包含多个元素组。教师将日常教学中的上述资料上传至语文网,直接利用网站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教研论坛:以论坛形式,在网上进行教师—教师、教师—学生、学生—学生、教师—家长的互动交流、学习、问答等活动。名师论教:教师的著作、论文、心得、作品、成功案例等。家长心语:家长的心得体会、典型事例、家教链接。学生作品:学生的优秀作文、优秀作业、习作天地等。教案系列:每个年级的每一篇章课文的全部教案。试题习题:各种考试试题、习题,逐步形成语文题库。视频点播:教师授课的视频、其它的视频资源。个人网站:教师和学生利用个人网站模版,直接生成个人主页和班级网站。资源链接:链接到与语文相关的资源网站。
2、使用资源管理软件,合理整合学科资源
学科资源中的文本、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文件,需要使用管理软件分类存放和管理,学科网站中只需将需要调用的对应文件做链接,即可展示对应的文件及其内容。在我们的实践中,使用《资源点播系统》软件实现加密文件的管理,使用人需凭用户名和密码登陆才能浏览和下载;使用《海量素材系统》软件对非加密文件进行管理,任何人均可直接浏览和下载。
三、学科资源网站开发的实践应用
1、服务于课堂教学,形成系列综合课例
我们以《半亩方塘语文网》中,八年级上册第11课《中国石拱桥》一文为例。登陆网站后台管理界面,在《中国石拱桥》分类名下,由一名或多名教师输入:“中国石拱桥:某某教师主讲”标题,同一分类名下可以多人多标题录入综合课例信息。在同一标题内,录入此课文的说课内容,上传或链接教学课件,链接《作业管理系统》中对应的作业页面,链接《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对应教案,链接《资源管理系统》中赵州桥的视频介绍,链接《海量素材系统》中关于石拱桥的素材资料,链接关于石拱桥的互联网上的专题网站,链接《资源管理系统》中的主讲教师的授课视频,链接供学生下载的学习资料的文件,链接《学校教学系统》中的学生网上作业系统,主讲教师录入课后总结,同一学科教师录入评课观点,学生录入讨论观点和问题,主讲教师文本做答,家长参与问答,借助网络聊天工具也可用视频讨论问题,。以上活动资料形成了一个课堂教学的综合课例,以网站为平台,经过长期的积累,形成系列综合课例。
2、互动的研究性学习,拓宽时空限制和学习渠道
通过互联网,教师、学生、家长均可参与学习讨论,解决学习问题,不受空间限制,可以在任意时间进行文本交流。通过学科资源网站,扩展了学生的学习渠道,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加强了家长与学校的联系,加大了家长参与和关注教育的力度。
由于学科资源网站涉及面广,专题性强,实用性高。在网络环境下的互动学习研究与实践中有着重要意义,对它的深入研究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