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 ,不仅是学 习文化、增长知识的过程 ,也是在与人交往 ,形成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识的过程。 明确小学生在交往中合作 的意义 ,对他们品行
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一 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培养 自信心。 小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 的, 教师和 同学便是交往的主要对象。 而在与同伴的交流学习中,他们更能找到一种 自我的存在感, 自己说 的话、 做的事都将对自己的合作组合产生影响。 学生的个体意识得到激发 ,当自己的行为为小组争得荣誉时, 这份成功的喜悦带给他 的自信心会远远超过他独 自获得这份荣誉。二是在找到归属 的过程 中培养责任感。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告诉我们 ,人有归属和爱的需要。 不言而喻,小学生的这种归属与爱的需要能在合作中得到更大满足。 无论是在合作时还是合作之后, 学生都会始终记得 自己是合作组合的一员,合作组合是 自己的归属。 在这过程中,学生的个体责任感与相互依存感将会得到充分的发展。 同时这种成就感还能使个体向着积极方向发展。“ 合作学 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进入课堂已有一段时间,但课堂上的“ 假合作 ”却屡见不鲜 。 教师一句“ 讨论讨论”,学生们就 围在一起交流得不亦可乎 ,究竟说 了些什么,说得怎么样 ,学生不清楚 ,教师也不关注 ,随后的反馈又在教师和单个学生之间展开,合作学 习流于形式。 要避免这一现象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 但最核心的就是课堂上“ 何时合作 ”“ 如何合作”“ 合作得怎样”这三个主要问题。20 14 年上学期 ,南昌市百花洲小学开展 了“ 互学互助百花齐放”的课改试验。 它基于对合作内涵的理解 ,按照一定 的原则将学生两两结对 ,形成较为固定的合作组合 ,让组合成员在课堂上相互指导合作 ,在课堂外相 互帮助督促 ,达到学 习共同进步、品行共同发展的 目的。通过实验发现了一些改变:学生更具活力。 一是表现在学生的参 与率更高 了,教学过程 中,教师让学给学生 ,分析讲解的时间大大压缩 , 学生 自学、 互学的时间就大大延长了, 拥有 了更多展示 自我的平台。 二是学生学 习兴趣更浓了,因为课堂气氛是宽松 、民主的,学生可以在课堂上 自由呼吸,所 以赢得了孩子们的喜欢 。 三是同桌之 间的关系更亲密了,为了让 自己的学友在课堂上有 良好的表现 ,师友总会提前帮助学友一起预 习,课堂更加高效。 与此同时 ,教师也
在发生着改变。 课堂上 ,教师的教学 身份 由“ 主演”转变为“ 主 持 ”,学 生 由 “ 配 角 ”转 变为 “ 主 角 ”;教 师 教学 方式 由 “ 主宰课堂 ”转变为“ 主导生学 ”;学生的学习方式 , 由“ 被动听答 ”转变为 “ 互学互助”;从学生的“ 学”出发 ,以学 生的 “ 学”为归宿 , 自始至终充满浓浓 的“ 学味”,实现“ 高效务实”的课堂教学。学生不会合作 ,就不能创新 ,没有竞争 力,便意味着没有发展。 引导学生在合作互学中交流和探究,在合作互学中学会探索和创新,在互助合作 中得到发展和进步 ,让合作 互学成为每一个学生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学 习和生存方式。实施“ 互学互助 百花齐放”的课改试验 ,从研究教到研究学 ,这样 的转变对于老师来说 ,是一次华丽转身 ,更是一次提升。 本期我们就南昌市百花洲小学开展的“ 互学互助”课改 实验入手 ,从互学互助方法、途径等方面展开探讨 ,以飨读者。
互学互助:让合作学习从形到神
发布时间:2019-03-22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佚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