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科研之窗>>市“十三五”2016年度立项>>数字环境下小学生互学方式的实践研究>>理论链接>>文章内容
自制课件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发布时间:2019-03-1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张轶

浅谈基于学生学习需求的自制课件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姓名:张灿工作单位: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联系电话:13776818974

摘要
   随看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已经渗透到美术学科的每堂课,成了教师们不可或缺的教学工具如何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为学生捉供丰富的资源空间和广的创造空间,需要教师对课件进行选择、创造和有效运用。教师只有紧密结合美术学科教学内容及目标,掌握技巧,灵活运用,就能够极大地丰富美术课堂,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有效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品位.
【关键词】学生立场  学生需求  自制课件  有效运用
   美术展示给人们的是一个色彩的世界,如何把学生引入这个多彩的世界,一直是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努力的方向。随着新课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清晰地认识到,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都必须紧紧围绕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发展。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可以有声有色地辅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最关键的是学生在媒体课件的熏陶下,耳闻目染,感受着色彩,体验着美感,不由自主的爱上了美术课堂。

   作为一名踏上工作岗位オー年的新教师,我认识到自己教学经验的不足,因此充分开发自制课件服务于美术课堂的功能,为美术课堂走向“精彩”,为每一位学生绽放“精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量“生”定做,打造精彩课件课件是工具,是教师运用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一个精心准备的课件,是绽放师生“精彩”的前提。那么基于怎样的理念,怎样设计才能算是一个好的自制课件呢?
1.精美图片,精彩“速递”
   美术课上,选择图片就是为了更好的为本课的某个教学环节服务。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历少,接触的事物不多,脑子里储存的素材就少。通过自制课件展示能够比较直观的呈现给学生,学生“一目了然”“心领神会”,比老师讲解的效果要好很多。我运用的体会是:课件在展示图片时,首先所选用的图片要有代表性,能够解决一堂课的某个知识点,并为下一个环节做铺垫。同时,画面要清晰、层次要分明、色彩感要强,对学生要有视觉“冲击力”。在讲课的同时,教师可根据教学上的要求,对于细节部分可以局部的放大或缩小,便于细节部分的分析。其次,可以很好的展示绘画步骤图,把整个绘画过程概括为几个关键性的几个画面进行展示,这样既解决了教学重难点又便于学生直观的理解。这种既有步骤又有进程的展示,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绘画的方法。如我在教学《春天的色彩》一课时,由于上本课时,春天的韵味还不够足,学生感受的少,这时,如果课件搜集一些春天的图片,带领学生去欣赏、去感受,这样学生的感受才会深刻,甚至“终身难忘”。这时的学生才有话可说,师生才有互动。图片的选用,除了在课堂前的搜集外,教师可以利用课堂上的设备资源。比如,在学生绘画的过程中,教师直接可以利用相机拍摄下来,放入课件中,“现炒现卖”,及时反馈,供其他的学生欣赏交流,课堂效果显著。
2.精用音乐,时空“穿梭”
   在美术课件制作中,为拓展学生想象与联想的空间,深化作品主题,可精心挑选适当的音乐作背景,做到“视听结合,情景交融”。这样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加深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我在教《卡通卡通》一课时,我先是播放了一个《喜洋洋与灰太狼》的动画片并伴奏歌曲,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下,各个都瞪大了小眼晴,有些学生还得意地唱起来,同学们1的脸上个个洋溢着笑容,播放结束,我立即借助《喜洋洋与灰太狼》的有效的资源,让学生说说《喜洋洋与灰太狼》里面的主要卡通人物,
羊和狼各有什么特征?由于我播放的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喜洋洋与灰太狼》,学生自然能够滔滔不绝地说出这些动物是根据动物的特点运用了夸张、想象的方法来表现的。有些同学甚至马上能画出《喜洋洋与灰太狼》里面的主要人物来…音乐勾起了学生的记忆,这样的例子,在美术学科中屡见不鲜。
3.精选动画,引爆“想象”
   我所教的部分年级是低年段,小孩子们都比较喜欢看动画片,我立即抓住这一现象,结合美术课,尽量穿插一些动画影片,巧妙运用。使学生能够把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具象化、形象化,有效地解决了美术课教学的难点与重点。动画影片的播放完全迎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课堂时而“寂静无声”,时而“气氛活跃”,学生完全“沉浸其中、忘乎所以、享受快乐”比如我在教《树上树下》一课时,我就运用了小动画的形式,边讲故事,边演示动画的过程,树上发生的什么故事,小动物在树上安家,有的还调皮的躲在小树的后面。树下又发生了怎样的情况,这时我在引导学生,原来小动物藏在了树的后面,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认真,紧接着引入到美术上的遮挡关系。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涨。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可谓是“意犹未尽、兴致勃勃.
4.精炼文字,画龙“点睛”
   美术多媒体课件中出现的文字,往往是教学中的要点和一些美术知识,而学生往往不会关注教师的要点讲解,急于进入动手操作。因此,要适当运用文字,凸显创作要领,明确作业要求,引导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进发。媒体上呈现的文字字体以宋体或黑体为佳,大小标题的字体体积要有层次性,主题、色彩要醒目。为了增加美感,可以对文字设置一些装饰效果,这时背景应力求色彩单纯,画面简洁,在视觉上做到既不抢眼,又能烘托文字主体为宜。此时插入的配乐要合理,力求和文字相协调。我的体会是,教师要有艺术字的功底,文字不仅“表意”,还要起到美术特有的“装饰效果”,因而在展示文字时,尽量适当配上一些效果,但千万不可过多,以免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5.精雕细刻,满堂“生辉”
    一个精美的课件是图片,音乐、动画、文字等方面的结合体,可单独使用,也可结合使用,这肯定要结合教学的需要,学生层层递进的学习需求,而不是“滥用”,或者“生搬硬套”。教师在“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的基础上,对课件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完善过程。一个精美课件建立在不断“实践检验”的基础上的,在反复上课的过程中,不断改进、不断调整。如我在教学《美丽的鱼》一课开始时,我通过演示一段展现海底世界的视频影像进行欣赏,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变化无穷的神秘海底,美丽的色彩以及优美的音乐,给学生带来了视觉、听觉享受。殊不知学生在这样美的“意境”享受下,对我所提的问题就没有关注,还有可能是选择的视频没有代表性。经过教研组反复讨论,一遍又遍地修改课件,我根据课的重难点选择了有代表性的鱼,再让学生欣赏修改后的课件,问题就迎刀而解了。由此可见,好课件是修改出来的,“精益求精、有效辅助教学”是我们的追求。
二、“生”临其境,绽放课堂精彩
   课件介入课堂就是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利用自制课件渲染课堂教学的“意境”,创设出一个情景化的空间,让孩子走进去,置身于情景之中,从而积极地参与学习,我进行了积极实践。
1.巧抓心理,激发需求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美术课上的迷语、图片的导入等都能为教学创造一定的情境。应用多媒体手段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能够增加美术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カ,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在美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遵循趣味性和针对性的原则,根据新课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巧妙运用电教媒体,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在上《点彩游戏》一课时,首先,出示了一张放大了的风景画,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点,让学生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学生各抒己见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说看到了上面有五颜六色的点,有的则说太乱了等不同的观点。在这种情况下,把画面缩小,原来是一幅点彩的风景画。这时,学生都发出了惊叹的声音,啊?没看出来啊?在好奇之余进而导入本课学习的内容。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了起来,这样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使课堂教学进入轻松、愉悦的氛围。他们带着强烈地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开始了新课的学习,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善取资源,激活经验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那些来源于孩子们实际生活经验的,贴近孩子们亲身经历的教育内容,更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求知欲。可是,生活中的一些经历往往随着时间的改变而遗忘。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充分利用课件“再次呈现”这一功能,利用平时收集的一些资料,对孩子们的经历再次呈现。直观形象的画面,再次唤起孩子们对曾经经历过的情绪和体验,让孩子们走进教育情境,成为教育的题材。如在学习《画画我的幼儿园》一课时,单凭孩子的记忆说说幼儿园的生活,学生往往不知从何说起。为此,教师将播放孩子在幼儿园玩耍的场景或者是一些图片资料,让孩子们在直观的对比中回忆自己的幼儿园生活。在这样的情景下,来学习本课学生的积极性会提高,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3.巧用媒体,有效提升

   媒体是课堂教学的工具,要根据课堂的需要恰当选择和运用。比如在评价环节,一方面可以利用既定的课件出示作业的评价要求,为低年段的孩子提供一个直接的参照,学生可以对照评价的要求来发表自己的观点,逐步学会赏析。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新的手机蓝牙技术、照相机、白板技术等现场捕捉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不管是学生创作的半成品,还是特别有创意、有新意的作品,都可以通过媒体的运用,将信息及时分享,学生面对如此鲜活的资源,欣赏和评价的愿望会特别强烈,而评价的方向也会特别聚焦,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了欣赏别人,同时,也提升了评价者自身对创作要求的理解和表现能力。通过即时评价再次回到自己的作品,学生的灵感会得到进一步激发,作品也会更加生动、细腻,有个性。

三、小结

   在“减负增效”的背景下,媒体课件的运用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美术学科本身的需要,应用要讲究方法,讲究应用的策略,教学实践中我们美术教师要确立儿童立场,大胆、合理、正确挖掘媒体课件的“实用价值”和“应用价值”,拓展媒体课件的“用武之地”,“海纳百川,为我所用”,只有这样才会使得我们的小学美术学科变得更加丰富、灵动、开放和富有弹性,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浓烈,美术学科更加充满了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朱蔡菊.走进新课程一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3)

[3]刘儒德《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4]《丰富学生暑期生活将“减负”进行到底》常州市教育局网页网络文章2009年.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