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科研之窗>>市“十三五”2016年度立项>>数字环境下小学生互学方式的实践研究>>理论链接>>文章内容
信息化下小学美术教学中图片的有效使用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9-03-1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张轶

信息化下小学美术教学中图片的有效使用策略研究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张灿

摘要:美术是视觉艺术,通过多媒体的教学运用图片进行直观教学,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的一个进步。在新课改和信息化资源多样的背景下,怎样通过形式多样的图片资源与小学美术课进行融合,更好的促进美术教育,是一线教育者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和教研活动听课中,一些教师任意使用网络上下载的图片而忽略教材中的图片资源。笔者经过多年的工作经验认为,要将图片资源与教学进行紧密联系。本文对信息化下小学美术教学中图片的有效使用策略进行研究,意在为同行业者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信息化  图片资源  小学美术教学  策略研究

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我们正在步入信息化时代,在此大环境下,学校教学也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时俱进。目前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普遍运用了多媒体技术,这种技术能够将图片资源、动画、声音等进行有机融合,美术教师应将其与教学内容进行联系,营造一个舒适、愉悦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审美力,提高学生在形象感受方面的能力,让学生们通过美术学习感受生活中的美,并对生活充满向往。

一、信息化环境下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优势

(一)提高绘画艺术宣传效果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中,不论做出审美变化,绘画中的工具都是一成不变的,绘画笔、颜料等都是不可或缺的,通过这些工具的运用,按照一定的绘画流程与绘画技巧,学生们描绘出一幅幅画卷。但这样的绘画种类有限,而且光线环境的特定性,绘画期间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绘画完成后也不容易保存。通过引入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绘画教学相比,就是能够用计数机进行绘画创作,计算机绘画软件中的颜色取代了传统绘画中使用蜡笔进行绘画,鼠标取代了画笔的位置,电脑显示器就是一张大大的画纸,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任意创作,不再担心画错,也不再担心空间不够,通过功能强大的绘画软件,学生们发挥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进一步提高了绘画艺术的宣传效果。

(二)提高学生艺术素养

通过多媒体技术,学生能够在计算机上进行多次练习,进而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效率。以蜡笔创作为例,通过多媒体技术,小学生完成一幅蜡笔作品,能够利用计算机轻松完成,不用在进行复杂的颜料调色过程,都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学生能够将精力全都放在图画构思、造型等方面。由于计算机中的绘图软件在渲染方面比较强大,可以为学生节约大量的调色时间,通过计算机绘画软件的反复渲染,能够与预期要求完全相符,不但节省了时间,还使准确度得到了大大提升。教师可将学生们完成的作品,通过幻灯片的形式进行放映,通过将作品映射在大屏幕上,学生可以对不同的作品进行评价,不但能够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使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提升,为他们在美术的道路上打下坚实基础。

二、美术教学中图片运用的误区

小学美术教材有着丰富的图片,图片色彩鲜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能够轻而易举的找到我们所需要的图片。但在如此繁多的资源中,教师要怎样发挥图片资源的作用,将其在美术课中的优势发挥出来,需要教师进行深入分析。

(一)不懂得灵活应变

在小学美术教材中,虽然图片颜色鲜艳,但对不同的孩子来说效果却不一样,教材中的图片资源仅仅是引子,需要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与整合。例如,在外出听课《老房子》一课,教师选的西南少数民族的老房子作为切入点来进行教学的,从ppt上呈现的图片来看,教师花了很多工夫来精选图片,有整体对西南老房子的欣赏也有对老房子局部的特征欣赏。但从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学生作业情况来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试想如果教师用我们江南的老房子来作为切入点来讲解,效果可能会好很多,可能会让学生更加亲切,课堂氛围也会更加活跃,因为这样的教学能够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的,教学效果也会好很多。

(二)图片运用过于简单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的图片应该与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大致相同,尽量与生活实际相关联,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但在教学中,教师仅仅将图片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方式,没能将图片资源的作用发挥出来,这样会使教师难以开展对学生的指导活动。

(三)随意选图,缺乏层次性

在听课活动中,发现有些教师,选用的图片太多且图片没有层次。在美术教材中,图片的设置能够反映出编委人员的意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要能够领会设计人员的真正用意,进行选择应用,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图片,但不能随意更改主题图片。例如教师在进行《三百六十行》这节美术课时,通过各行各业的图片进行展示,让学生说一说不同职业人员的衣着特点,工作环境等。大家表面上讨论激烈,但并没有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对各种职业也没有感性的认识,无法触及情感深处,也就不能带有感性去进行绘画。

三、信息化下小学美术教学中图片的有效使用策略

(一)精选图片资源,为教学目标服务

在绘画课堂中,通过引入多媒体技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明确多媒体教学对于美术课的重要性,要能够掌握多媒体技术,并对其有一个全新的理解,要能够搜索图片资源,对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完善。同时,所选的图片要真正的解决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现在是一个资讯发达的时代,通过网络可以更快速、便捷的获取相关的教学资料和教学图片,但需要教师认真选择,从环节的教学目标出发,精心选择合适的图片,选择能解决问题、提升审美的图片、选择经典意义的图片。小学生在本身就会注意力不集中,而且在色彩鲜艳的美术课上更是会走神,被图片资源所吸引,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中要能够将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发挥出来,向学生们展示绘画艺术的魅力所在,为学生们创造生活、活泼的学习环境,培训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思维更加活跃。

(二)选用有层次的图片,鼓励学生进行创作

信息化下教师能够搜素到大量的精美图片,课堂中平行的图片、没有思考含量的图片会出现在课堂中,不能真正的为教学服务,反而耽误了学生的时间。这就需要教师在组织欣赏感受活动所需的图片时,一定要为图片建立模块结构,把图片进行不同思维层次、不同角度、不同高度的重组。只有让学生参与到一件事情中,学生才能产生自己独到的见解,才能够真正的产生兴趣。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创造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跳跃性思维。例如在绘画课上,教师要向学生解释什么是冷暖色调。教师可使用多媒体,将图片资源向学生们进行展示,将图片投放到大屏幕上,让学生经过欣赏来激发学生的学生热情,让学生为图片涂上喜欢的颜色,并根据学生的独到见解,对色调进行辨别。最后教师对学生们的见解进行总结,这样能够使教学效果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小学生在进行绘画课程时,多媒体技术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在绘画课程中,教师所讲授的作品,无论是色彩搭配还是运笔方面比较深奥,学生在理解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这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此作品进行分布讲解,让小学生从浅入深的对作品进行掌握,不但会使学生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还能使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

(三)控制教学进度,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信息时代,美术教学的最大变化就是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们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实际教学可知,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使美术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为其带来了诸多便利,学生也因此增加了对美术教学的喜爱,更加热衷于美术学习。教师在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要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重难点和课堂上的问题要放慢速度,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在美术课中要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样能够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摆脱以往教师在上面交学生在下面学的单一学习态度,为美术教学提供更好的服务,提高美术教学的效果。

(四)借助图片资源,放飞学生思维

虽然美术教学色彩鲜明,但一些绘画技巧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很难进行掌握。这时就需要教师通过教学图片资源拓宽学生视野,放飞学生思维。例如《这是我呀》这节美术课中,重点就是要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特征,但仅仅依靠图片很难让学生体会。这样教师通过精选几张图片,选出外貌、着装都不相同的画像,不但与教学目标相符,还节省了大量时间,学生会从图片中受到启发,并能够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在美术教学中选用合适的图片资源,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告别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氛围更加融洽、活跃,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中通过合理使用图片,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拓宽创作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为他们在今后的美术学习中创造更多便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涨丽霞.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美术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和方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7,19(19):120-121.

[2]关伟.浅谈多媒体美术教学之优势[J].邵阳学院学报,2017(02).

[3]少儿美术 2010总第143期.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