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型教学有效性实施策略
课堂教学(教师行为)观察分析表
上课内容: 上课学校: 上课老师:
观察时间: 观察人:
课的环节 |
差
|
一般
|
较好
|
好
|
非常 好 |
亮点及建议 |
1.准备部分 |
1 |
2 |
3 |
4 |
5 |
|
(1)导入生动,有吸引力,情景预设合理 |
|
|
|
|
|
|
(2)导入部分与新授内容关系紧密,有特色创新 |
|
|
|
|
|
|
(3)导入实验,操作规范、科学 |
|
|
|
|
|
|
2.基本部分 |
1 |
2 |
3 |
4 |
5 |
|
(1)学生有主动阅读资料的兴趣 |
|
|
|
|
|
|
(2)教学目标定位准确,能进行个性化化教学设计 |
|
|
|
|
|
|
(3)重点突出,环节清晰,课堂节奏合理 |
|
|
|
|
|
|
(4)教学内容能设计调动学生兴趣,符合学生身心 |
|
|
|
|
|
|
(5)指导阅读教学的方法有效、科学 |
|
|
|
|
|
|
(6)能设计和组织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 |
|
|
|
|
|
|
(7)能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给予有效的学法指导,开展差异性教学,个别辅导有质量 |
|
|
|
|
|
|
(8)提问、设疑符合教学内容要求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对学生的提问或问题解答正确、有效 |
|
|
|
|
|
|
(9)评价有引导性和启发性,能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 |
|
|
|
|
|
|
(10)教师能设计有效的实验来加深对阅读资料的理解 |
|
|
|
|
|
|
(11)语言生动亲切,符合年段特点,能与学生积极互动,及时捕捉课堂出现的问题并解决 |
|
|
|
|
|
|
3.结束部分 |
1 |
2 |
3 |
4 |
5 |
|
(1)能结合生活,应用知识 |
|
|
|
|
|
|
(2)教学小结及评价合理,能有效提炼教学得失 |
|
|
|
|
|
|
(3)学生有将知识延伸到课外学习的兴趣 |
|
|
|
|
|
|
总体评价 |
1 |
2 |
3 |
4 |
5 |
|
(1)教学目标设定具体、操作性强,达成度高 |
|
|
|
|
|
|
(2)教学方法手段灵活,能有效突破重难点 |
|
|
|
|
|
|
(3)课堂组织合理,互动积极自然,课堂氛围好 |
|
|
|
|
|
|
(4)学生学习状态积极、能力得到提升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