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外阅读中 个性化阅读的指导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樊莉
【摘要】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化,强调学生自己读书,读出自己的感想。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阅读期待,培养学生的语感,以阅读评价促使学生张扬个性,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阅读。
【关键词】
阅读期待 语感培养 阅读评价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也是学生精神成长、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会使他们终身受益。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的激增使社会对阅读的要求不断提高,已成为现代人学习、工作甚至生活中的一个非常突出并急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个性化阅读能在短时间内高效快速地进行阅读以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因此教师要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化,强调学生自己读书,读出自己的感想,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张扬个性,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阅读。
一、营造氛围,激发阅读期待
大多数学生平时阅读未能做到用心去感受、去理解、去领悟,而只是走马观花的消遣式看书,拿起书来,无从读起,不知吸收,不知消化,迷迷糊糊读了,也没有收获。个性化阅读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师生关系融洽,彼此感受到沟通的快乐、心灵的愉悦,从而激发学生阅读期待,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品质。每周开展的“美文推荐”活动,让每个学生轮流担任“美文推荐员”,只要学生能结合本周看过的课外书谈谈自己的感受,读有所得,读有所悟,就可以了。
二、多管齐下,注重语感培养
1、鼓励提倡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教师应充分利用班级图书角,学生订阅的各种书刊,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时,首先从整体出发,从宏观上感悟文章写的是什么,是怎样写的,你觉得这篇文章好在哪里。并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个性化完成阅读任务:有的摘抄优美词句,有的在文中写些简短的书评,有的还可以创作思维导图……
2、有的学生热衷于笑话、漫画等快餐类书籍,对人文气质浓烈的书籍不感兴趣。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可有针对性地要求学生对成语、名句、警句、妙语进行理解记忆,对于含蓄凝炼的关键语句则指导学生探究。古人云:“积句成篇”。朗读、背诵经典散文及诗句,能迅速有效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加宽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
三、由内到外,健全阅读评价
放手让学生自主取舍阅读内容,发挥个性阅读的自身潜能,促进学生个性阅读发展的同时,还需要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因为个性化阅读不是泛自由化的阅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训练,需要教师授之以法,并强化迁移训练,因此,教师的阅读指点必不可少。为了培养学生爱上阅读并能个性阅读,我作了以下尝试:(1).选择了每周一节语文课为孩子的阅读时间,每学期全班有2本必读书目。另外,鼓励孩子带来自己喜欢的课外书,进行好书漂流,每周一换。这样,每个学生均有机会看到全班同学的课外书,使阅读空间扩大了40倍。(2).以家庭作业形式规定学生每天读课外书30分钟,并在家校联系本上签上:“*年*月* 日 孩子今天晚上读了《 》,读书时间从*点——*点 有什么收获。”家长倾听并签名,必要时给予指点和示范。从数量上先予以一定的保证,为今后质变作积累。(3).教师领进门并“下水”读书。在阅读课上,我随机抽取学生手中的课外书,美其名曰“讲故事”。 每次声情并茂地朗读,把孩子带进故事中时,我就会嘎然而止,让学生猜猜下面会是什么样的情节,这种训练“吊起”了孩子的胃口,对课外书产生了兴趣。在孩子们表现好或者写完作业后,我都要奖给孩子听读故事。每到听读故事的是后,孩子们是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就是这种课内外的结合,孩子们读书的兴趣渐渐提高了。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观察后,通过阅读检查孩子的近段读书情况,对于读书有进步的,大力表扬,对于读书很困难的,我会婉转提出建议。通过这样半年的训练,我们班已经有不少孩子养成自觉读书的习惯,并通过读书促进了大量识字,并扩大了词汇量的积累以及提高了阅读理解的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不仅顺利完成了阅读任务,而且在创新思维的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合理地选择优秀课外书,快速准确地运用阅读方法,课外阅读有效率、有收获。但如何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使他们都能在个性化阅读活动中受益,也是困扰我们教师的一个难题,需要我们在今后阅读实践中作更加深入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