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科研之窗>>市“十三五”2016年度立项>>结构视野下培养小学生估算能力的策略研究>>实践推进>>文章内容
用心读懂教材,开展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
发布时间:2017-03-29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3月22日,紫云小学数学成长伙伴团开展了本学期的第一次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结合我校《结构教学视野下小学生估算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的研究课题开展课堂教学。由王丹老师和张慧慧老师共同执教《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

课堂:生动的现场

课前,两位老师在独立探索、互相交流、年级组研讨的基础上确定了教学设计。课上,张老师紧扣数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学生在画一画、算一算、说一说的过程中不断加深理解,掌握计算方法。王丹老师抓住核心问题“计算45加30 ,为什么先算40加30?”引导学生思考并用直观的方式(小棒、算珠)验证,从而理解在加法算式中,相同数位可以直接相加,使得学生对算理获得清晰的认识。

点评:精彩的培训

两节课后,两位老师首先交流了教学过程中的体会与困惑。紧接着,伙伴团团长许强老师从教材编写意图、学生起点、课堂表达三个方面对两节课进行点评。最后,王校长高屋建瓴,对本课提出一些建议。王校长首先对年轻教师提出了三点要求:1.读懂教材,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2.读懂学生,确定合适的教学方式;3.读懂现场,开展合适的教学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孩子因为学会而开心,因为会学而自信。随后,王校长结合课堂教学情况对本课提出了重建建议:1.通过画、算、说实现数形结合,感受由形到数的抽象过程。教师可以通过示范,给予学生语言的“脚手架”,让学生学会数学化的表达。2.通过用心读题、精心设计,形成认知冲突,感受两位数加整十数与加一位数的区别。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小棒的摆法和算珠的拨法,使学生清晰算理。3.激发学习需求,感受知识逻辑的推理与关联。教学完45+3时,教师可以随即追问45+5、45+6是多少?让学生在计算、观察中发现规律。一个多小时的交流打开了两位老师的教学思路,也使伙伴团的其他老师收获了一顿“精神大餐”。

重建:更好的发展

3月24日,王丹老师在一(1)班重建教学。王老师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提问准确,学生对算理理解透彻,课堂练习扎实有效。但是,还存在一些遗憾:如,学生计算45+3时,容易定势思维,王老师没有用直观的方式两种算法及时对比。3月27日,张慧慧老师在一(6)班重建教学。张老师激情昂扬,教学节奏感强。通过三次对比,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不过,在课堂练习中,由于学生第一次遇到画算珠、写计算结果的题型,导致这一环节的练习进度较慢,影响后面的时间分配。

有人说,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正因为有缺憾,所以作为年轻教师,要更加用心,用心研读教学,读懂学生,精心设计每一天的课堂教学过程,这样才能减少缺憾,不断成长。相信,伙伴团的每一个成员都会用行动证明,不断反思、实践,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文:王丹 摄:黄筱钰、郁丽艳 审:许强)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