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是苏教版小学《学科》六年级下册教材第1单元《我们长大了》中的第3课。成长是每个人的必经过程,我们的小学生正处于这一过程,所以他们对自身的情况是最了解的,很多知识也是急于想知道的。在本单元的前两课里,已经了解了人从出生到现在的生长发育情况,特别是学生极其关注的青春期的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变化,大量的积累为本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认识人生命周期的一些基本情况,主要了解人的一生大致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阶段,从婴儿到成年再到老年,对人的一生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听了这节课,觉得有几个地方值得学习:
1. 本节课陈文秀老师在教学时先引用古希腊神话故事“斯芬克司之谜”入手,猜测这种动物是“人”来激发他们学习研究的兴趣。在神话故事中就告知了可以将人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幼年、成年、老年。但陈老师不惟课本,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标准来划分阶段,不要求按严格意义上的生理和心理标准,只要合理、恰当就行。充分体现了《科学课程标准》中这样一个教学理念: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是让学生主动地去学,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2. 陈老师在教学测算学生将来的身高时,先请同学上来演示算法,再组织全班同学用不同的方法来预测将来的身高,非常细致。
问题:
1. 学生对人生阶段在划分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阶段,学生的分法很多,生生之间也缺乏互动和点评,分阶段的依据性不强,分类的清晰性不强,交流也就没什么意义。
2. 这节课每个环节的目标是什么,感觉不是很清晰,而且和遗传、营养没什么关系。我觉得可以找个成年人,或者让他们收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身高,从而来推测自己的身高。
3. 还可以结合自己现在的身高,来评价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生活的理念,引导学生知道青春期可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