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科研之窗>>市“十三五”2016年度立项>>结构视野下培养小学生估算能力的策略研究>>实践推进>>文章内容
关注教学过程结构,提升师生运算素养
发布时间:2016-12-09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12 7 日,常州市孙敏名师工作室暨《结构教学视野下小学生估算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研讨活动在紫云小学如期举行,全体工作室成员,工作室顾问王冬娟校长,紫云小学全体数学教师二十余人参与了本次活动。    

走进课堂,分享结构之乐    

工作室成员殷巧娟老师和周月霞老师分别执教了《 9 加几》 《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两节运算课。    

9 加几》一课是 20 以内进位加的第一课时,殷老师首先通过小猴数苹果的具体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提出 9 加几的问题。再通过操作、思考和交流,探索 9 加几的计算方法。最后探索规律,用规律,快速口算,为后续学习 8 加几、 7 加几 …… 带领学生初步尝试了 写算式、探究算法 —— 排算式,寻找规律 —— 用规律,快速口算 过程结构 。周老师的《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完了 100 以内的加减法之后的自主补充内容,也是估算教学的起始课。教学过程也以教结构:解决生活中 够不够 的问题,可以一估二比三判断,再 这样的结构来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对比、梳理问题的解决过程,为后续估算学习打下基础。两堂运算课,学生带着思考研究问题,动笔记录探索问题、形成策略解决问题,运算素养在兴趣盎然的经历中悄然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也在结构化的展开和回顾中慢慢生长。    

沙龙互动,体验头脑风暴    

课堂展示结束,工作室成员围绕本次活动的研究主题 基于 运算能力 培养的教学过程结构教学研究 进行了主题沙龙活动。    

首先由两位执教老师进行了说课,殷巧娟老师从教材的结构、目标的确立、课堂的推进几方面谈了自己的深度思考与存在的困惑问题,周月霞老师从教材缺失、目标制定、试教感想几方面谈了自己的理解与构想。同时两位老师也就现场课堂展示进行了即时反思。    

随后参与活动的老师与工作室老师进行热烈的头脑风暴。大家畅所欲言,有对教材结构编排的理解与质疑,有对具体教学活动安排的反思与重建,有对学生现场动态资源的捕捉与应对,更有对学生核心素养理念的认识和深化 …… 工作室成员结合日常研究与教学实际进行了有理论思考也有实践积累的深度交流互动。

专家点睛,引领前行方向    

互动交流之后,工作室领衔人孙敏校长带领工作室成员一起从工作室活动的策划建议,工作室成员参会的一般要求,低年级计算课一般结构,数学教师的素养提升等角度对活动点评。孙校建议《 9 加几》这一类计算课可以从 情境操作感知方法,再次体验提炼方法,逐步抽象运用方法和寻找规律快速计算 这样的结构展开。《估算》教学在进行选择和设计时,应该在整体梳理教材的估算素材的基础上,依据 估的需求 ”“ 估的方法 ”“ 估的运用 估的灵活 这样的结构逐步深化。这让大家对计算教学结构的内涵意蕴有了更深的了解。    

最后,全程参与活动的王冬娟校长更是以从事多年结构教学 专家 的身份对本次互动进行了点评。王校长首先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的赞赏,指出工作室的成员们都很 投入 ,体现在能将学习前移,成员们都能带着思考来参加活动;现场的 ” “ ”” “ ”“ 更是让她很受感动。王校还指出,研究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也应该具有基本的核心素养,比如:逻辑的思维、机智的转化、规范的表达、有机的节律 ……    

课堂教学带给大家的是接地气的实践分享,沙龙互动给予听者的是视域的拓展、思想的碰撞,专家的引领是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方向。相信工作室的老师们都会坚守儿童立场,怀揣理想,坚持不懈,在 结构教学与核心素养 的探索之路上,且行且思,愈行弥坚!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