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科学课阅读课型教学有效性实施策略>>方案计划>>文章内容
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2016-11-18   点击:   来源:   录入者:谭夏

 

 

 

 

 

 

 

天宁区教育科学研究课题

 

 

 

开题论证书

 

 

 

 

 

 

学  科  分  类     小学科学            

 

    课  题  名  称 小学科学阅读类课型研究与实施策略

 

课 题 负 责 人    谭夏          

 

责  任  单  位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填  表  日  期     2015.5             

        

拟 结 题 时 间_____2018.5________  _____

 

 

 

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制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二、开题报告要点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课型:课堂教学的课型泛指课的类型或模型,它是对各种课进行分类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课堂教学最具有操作性的教学结构和程序。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结构是课型分类的主要依据之一,特定的课型必然有特定的教学过程结构。通过对课型的研究,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掌握各种类型课的教学目的、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规律,提高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的能力。

科学阅读课型是让学生围绕着科学探究的问题,通过阅读、分析资料,来获取事实的证据,形成基本的科学认识,从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鉴别信息、处理信息能力的课型。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近十几年来,世界各国都加大了科学课程改革的力度,注重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亲历探究的过程,真刀实枪搞科学。这些都为科学课程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提供了可以借鉴和参照的新思想和新观念。我市从2002年实施科学新课程以来,“科学探究”在广大科学教师心中已扎下了根,并且指导着教师的教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有所转变,学生的科学素养也有所提高。但是,在课改进一步深化的今天,广大科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碰到的问题仍有很多,还有许多的迷惘。作为科学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审视我们的小学科学教学,寻求策略,以提高科学教学的质量。现将情况剖析如下:

一种现状:

新课改以来,小学科学教师的队伍在不断地壮大,但其中大多数的科学教师不是科班出身,专业知识的欠缺也就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不够。而科学课程本身却是一门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等的多门类综合性学科,庞杂的内容对我们教师来说的确是一种挑战。

二类现象:

1.实验课教学轰轰烈烈。由于小学科学课程强调以“探究”为核心,特别注重“做中学”的理念,因此科学实验探究型的课例研究开展得轰轰烈烈。教师平常上公开课也多选择易操作、易把握的实验为主的课,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活动体验,也避免了公开课冷场的尴尬。

2.其它课例鲜有尝试。科学教材中除了实验探究课,其实还有许多的其它课例,几乎每册科学教材中都有那么一到两个单元的内容对于教师而言,操作难度大,不易把握,教具的准备也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很少将这些课例搬到台前进行公开研讨,日常教学应付了事,学生学得可能就更是稀里糊涂。

我认为如果能将阅读课型进行研究并能探究出阅读课型的教学的一般规律,将会带来以下的教学意义:

1.能够抓住阅读课型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并能按照阅读课教学的一般规律,给教师以教学的参照。

2.对学生来说,可以将在课堂中学习到的阅读方法迁移到课外的科普类阅读中,提高学生科普阅读的能力。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本课题以 “小学科学阅读类课型研究与实施策略”为目标,以提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实效性为突破口,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为最终目的。

具体目标为:

1.提高阅读类课型的实施水平。通过课题研究,初步形成小学科学教学中阅读课型的有效推进策略,提升教师准确解读教材,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提高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开发和整合能力,也就是提高把握课堂的能力。

2.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我们的一切研究,都是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服务的。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是我们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归宿。本课题通过对阅读课型的教法研究,切实提高阅读课型的教学实效性,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研究内容为:

1. 内容的梳理。以小学科学阅读课型研究为目标,对小学科学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纳,形成对教材中阅读类型课的特征的认识。

2. 阅读类课型的教学策略的研究。进行相应的教学策略的研究.特别加强对老师们认为难以操作的课的研究,通过专题研究和日常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形成一定的研究案例和教学上的具体策略。

    因此,本课题研究以“小学科学阅读类课型研究与实施策略”为主题,将研究重点定位在对阅读类型的课例研究。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掌握一些课型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初步形成不同类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一些具体的操作策略,促进教师更好地把握教材、处理教材,较好的把握各类型课的教学实施过程。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本课题以案例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

案例研究法是选择阅读类型课例中的若干个典型课例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整理出相应的教学实施策略和推进的方法。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总结,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最终形成比较系统的课型实施策略。

2.本课题以调查法为辅,其中包括文献分析法和现场调查法。

文献分析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通过对这些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可达到准确地界定课题研究的价值性、可行性及关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制定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修正研究的方向等目的。调现场调查法主要通过问卷、访谈等调查本课题研究之初课堂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

  1. 实验课、“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不是日常科学教学的全部,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阅读课型的课也属于科学探究的范畴,这些内容是科学教材重要的组成部分,都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必须要有可供借鉴和推广的操作策略。只有提高科学教师处理这些教材内容的能力,使之能够较好地把握各类课型,才能提高各种类型课的教学效率,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也才能使小学科学教学的整体性和实效性得到更好的体现。

可能创新之处:

形成科学阅读课型的一些经典课例以及教学的一般策略

 

 

三、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建议,限800字)

  

 

 

 

 

 

 

 

 

 

 

 

 

 

 

 

 

 

 

 

 

 

 

 

 

 

 

 

                 评议专家组签名:

 

 

 

                                                      年     月     日

 

 

四、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报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的调整,限1000字,可加页)

  

 

 

 

 

 

 

 

 

 

 

 

 

 

 

 

                             

                              课题主持人签名:

 

年   月   日

 

五、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意见(注明是否同意上述重要变更内容)

 

 

 

 

 

盖章

 

                                                              年   月   日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