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科学课阅读课型教学有效性实施策略>>心得反思>>文章内容
《肥沃的土壤》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6-09-15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肥沃的土壤》一课,经过嘉敏试上,我重建了这一课。对我来说,对这课的环节、结构、重点、难点把握更清晰、更到位。

不足是:

1. 环节与环节的过度需要紧密衔接,过度要自然。如腐殖质是怎么形成的,了解了这个之后,可以设置一个生活情境,给你一块贫瘠的土壤,你怎样增加它的肥力?这样衔接更加紧密,水到渠成。

2. 在应用上,也要紧密结合本文的重点,腐殖质的形成。不管是农业上,还是家庭,应用都要结合本课的学习,巩固应用本课学习的重点。如秸秆还田,收集落叶这都是自然形成腐殖质。

3. 做肥料带,是家庭种植改良土壤的一种方法。前面已经了解了腐殖质形成的过程,农业上改良土壤的方法,所以这里肥料袋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材料,自己想方法制作肥料袋。学生对制作的兴趣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4. 最后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根深蒂固的问题,就是大问题意识。整节课都是由几个大问题串联出来的,这几个大问题之间应该是有关联的,是围绕本节课的重点的,大问题下面应该有几个小问题,这几个小问题也是有层次的。每个大问题指向什么目标,目标和目标之间是什么联系?每个大问题,是通过什么形式来达成目标的。一节课的问题不能多,问题更不能碎,不要不听地问,要交流和引导。

5. 紧密关注课堂与生活的联系,这个联系既要有知识上的,也要有能力上的(操作上的),不能只是停留在书本上。

6. 环节与环节之间要有过渡语,环节之后还要有小结语,它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不可或缺也不可小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