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科研之窗>>市“十三五”2016年度立项>>数字环境下小学生互学方式的实践研究>>理论链接>>文章内容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互动学习现状1
发布时间:2016-07-31   点击:   来源:   录入者:佚名

题目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互动学习现状

主要

内容

只要你留意就会察觉,我们已经进入了“数字化时代”:手机、电脑、互连网、网络电视、数码相机、数码摄相机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数字化产品。“数字化”的到来,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使传统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严峻的挑战。一些老教师还沉浸在一支粉笔一张嘴就可以把课上得很精彩的幸福里时,电化教室、多媒体教室、PPT、电子白板、校校通、班班通等已更替几番。伴随着好奇、争议与怀疑,云平台、云端课堂、数字教室、智慧校园等概念又开始充盈着人们的视野。更为新潮的是北京小学走读部实验班的学生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与老师一起实现教学互动。显而易见,传统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学习方法已经相对落后,必须找到新的定位,而“数字化”的到来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数字化教学有助于改变现行课堂教学的缺憾,丰富学习资源,创设宽松、融洽的学习氛围,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充分交流中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愉悦,从而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情境,发挥现代教学媒体的呈现作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语文课中,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声行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 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而且可以为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创设情境, 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激发出来。尤其是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去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数字化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积极情绪。

然而,教师若要将数字化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还得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调用素材,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媒体的呈现作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激发他们认知的需要、学习的兴趣。如:在《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课的教学中,上课伊始我先播放这首歌曲,在歌声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后设疑:“这首歌是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旋律优美,更有着诗一般的歌词。同学们想知道这首歌写的是什么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如诗般的歌。” 这样,教师巧妙的运用数字化资源创设情境,奏好了这堂课的“序曲”。这对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敲响了动人心弦的第一锤。利用数字化的丰富资源和综合效应,创设集声像、音效于一体的适宜情境易如反掌,学生如身临其境,探究的兴趣很快被激起,激活。

二、利用博客,进行个性化教学,全面提高学生阅读和和写作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1—6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145万字。”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为学生构建开放式阅读的空间,多渠道地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语言实践平台,走“开放型”大阅读教育之路。而数字化学习比传统阅读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它使学生在阅读内容、方式和资源上有更多的选择,利于营造自主阅读、探究性学习的氛围,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提高阅读的成效和质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和写又往往密不可分,相互促进,在进行开放性、多元化的阅读式,往往可以进行写作的训练,具体如下:教师可以建立供学生阅读、习作的博客,各个年段推荐阅读书目(电子书与纸质书并举);建立教师电子档案,详细记录教育学的点滴情况。提供过程性材料,让教师与学生在过程性分析中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同时,以班级博客为载体,教师在博客上进行阅读辅导,分层次发布阅读内容,真正实现分层次教学。学生看一篇文章写一篇,不命题,自由作文。展示学生阅读感悟与作文,关注学生的横向互动,让学生通过网络交流及时分享学习感受,共同得到提高。低年级写句子,中年级写段篇,高年级要求写出学生个性化的观点与感想。 教师也可鼓励学生建立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博客,就学生阅读与写作提供个案研究素材,关注他们的纵向成长,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与习作能力,展示学生的风采。 此外,教师应改革阅读与作文课堂教学的方式,结合各年段习作要求,引进网络技术,撷取有效的图象、声像资料,创设丰富生动的声像情景,扩大阅读与写作训练的渠道,提高读写训练的效率。

这样的数字化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坚持多读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和水平。学生积累大量的佳句名篇,慢慢领略到写作方法,从读中学会写,全面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不仅如此,无数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性和人文性可以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影响学生的言行,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勤奋好学”在全校形成了浓浓的氛围。

三、利用网络资源,发挥信息技术的获取作用,培养学生信息索取能力。

信息化社会中,学习者能否占有信息、如何占有信息、占有信息的及时程度,是学习者学习能否成功的关键。学习者发现所需信息,是学习者获取及加工信息的基础与前提。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将信息技术作为信息获取工具,是学习者发现与获取所需信息的一种良好途径。在学校校园网络环境下,利用学校内部教学资源库或著名教育资源库镜像,学习者可以从中查找或搜寻到所需的学习资源,解决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扩大自己的视野。例如在教学课文《恐龙》前,教师指导学生上“百度”或“谷歌”,搜集了恐龙的各种相关资料,有介绍种类的、有介绍生活习性的、有进食特点的;有介绍繁殖方式的,有最新研究成果的师生整合这些资料,专门制作了一个《恐龙》学习网站。网络资源上形象的动画、生动的语言、绚丽的色彩,使学生“胃口大开”,尽情网上冲浪,领略海量的网络资源,同时锻炼了他们收集、筛选、组合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四、妙用数字化互动教学平台,发挥现代教学媒体的交流通讯功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数字化学习环境具有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和教学环境虚拟化的特点,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供了多种通信机制与交流手段,为实现合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师生可以借助Internet 、Ipad、Email、Chat Room、QQ、微信等网络通讯工具,与交互式电子白板形成数字化互动教学平台,实现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电脑等之间的交流,参加各种类型的对话、协商、讨论活动,培养独立思考、求异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例如,教授《各具特色的民居》这一篇说明文时,老师把学生分成四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上网搜查各种历史资料,并要求将其中涉及的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等方面的知识巧妙地设成问题,用Power point制作成电子演示文稿,然后把作品传递到交流区进行展示。通过交流区,学生可以浏览本教室与其他教室同学提交的作品,同时对提交的作品进行相互提问、解答(如协商、辩论、竞争、问题解决等)最后评选出优秀小组。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 因为信息技术的运用, 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探究能力,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科学素养

五、利用数字资源平台,改变作业练习方式,提高做题效率和评讲效果

在布置家庭作业时,教师可以根据今天所学的内容让学生从平台中自己选题。比如,在教学新课的生字后,学生可以从系统中进行选题。系统中各种题型都有,比如生字连一连、读音选一选等等。学生可以进行多种题型的练习。教师也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情况,自己给学生出题添加到系统中。这样布置的作业目的性和针对性都很强。学生完成本次作业提交后,系统马上自动进行诊断。不满意的,学生可以进行二次过关,多次过关,使学习变成了自我的竞赛。所有学生提交后,系统对全体学生的分析,还有每个学生的分析,甚至每个题目的分析,都一目了然。第二天早晨,老师上班先看检测分析,就会很容易地判断昨天的教学效果,确定今天教学的重点内容。

作业的批改也可以通过使用数字资源平台来完成,在作业批改方面不仅“省时、省力”,而且针对性加强了。不同于传统的作业批改,学生要收作业,老师要一本本的翻阅、批改,而且批改完往往忘记或无法统计学生哪道题错的多或没掌握好。通过数字资源平台的使用,学生做题的情况一目了然,哪道题错的比较多、掌握的不好,就重点讲解一下。出错情况等信息更加明确,有利于教师对下一步的教学及时的做出调整。

六、应用数字化试题库,发挥自我评测和学习反馈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现在,数字化的学习资源为学习者提供各种类型的试题库,学习者通过使用一些按照不同组题策略选出的不同等级的测试题目,做联机测试,利用统计分析软件和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分析测试成绩,借助统计图表进行学习水平的自我评价。例如,北京朝阳区多所中小学运用“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系统”,通过课堂答题功能将学生的试题答案即时的进行相关图表显示,操作简单,并实现了教学信息的即时收集和反馈。使老师能够即时对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精准定位,了解学生的学习漏洞,实现教学的即时性学情诊断,还可以根据学情诊断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以达到课堂教学的科学高效。学生和家长通过查看个人数据可以准确地了解学生自己学习发展趋势,对学生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出准确判断,并制订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总之,利用数字化的网络资源,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媒体的各种功能和作用,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过程数字化,是当今教育教学遭遇数字化“来袭”,Hold住课堂的具体策略

反思

收获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