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科学课阅读课型教学有效性实施策略>>方案计划>>文章内容
《科学课阅读课型教学有效性实施策略》课题小结 2016.2—2016.6
发布时间:2016-06-28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本学期,科学组紧紧围绕《科学课阅读课型教学有效性实施策略》这一课题,依靠课题组的共同智慧和努力,我们在生理与健康方面形成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现总结如下:

我觉得这类阅读类课型的教学中,一定要营造适合学生探究的环境和条件,重在让学生从活动中感知、体验,丰富表象认识;在活动中掌握新知、培养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创设情境,呈现学生的原有认知

在生活中,每一位学生,都有他自己对这个世界和事物的主观的认识。而且这种经验和认识往往都是不外显的,但这种经验和认识并非完全是科学的,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帮助学生呈现原有认知,纠正或提升原认知,从而建立新的科学认知。因此,教师可以立足于教材,立足于学生已有经验,创设不同的情境,为学生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倡导体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科学阅读课型的内容,看似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事实上又是可感又不可摸的内容,如《大脑》《神经》《感觉》,有的内容甚至是脱离生活实际的,比如《消失的恐龙》。因此,我认为这类课型,一定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倡导让学生多体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课型中,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有很多种,如书籍、图片、视频、科学DV,都是课堂中经常阅读的方式。而我觉得交流、实验也是学生阅读,获取信息的方式。在教学中,要选择最合理的方式,最能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方式。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