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科学课阅读课型教学有效性实施策略>>心得反思>>文章内容
听课反思(一)
发布时间:2015-12-02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今天参加了天宁区科学研讨活动,听了博小吴萍老师执教的《家庭电路DIY》和朝阳二小王晓雪老师执教的《建桥梁》。

先说说第一节课,吴老师通过闯关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把教学内容用任务的形式进行串联,激发学生挑战的兴趣,内容也是层层递进,由简单到复杂。先是简单电路,让一个灯泡发光,再到2个灯泡并联,3个灯泡并联。每次活动之后,学生出现的问题,都能及时指导,而且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由讨论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组对组的评价,发挥学生自己的能动性,充分给学生交流、汇报,把动手动脑的机会还给学生,这就是做中学的关键。建议:对于这个内容,对电路的设计,我想还是要把问题的关键放在电流的流动中,引导学生分析电路中电流的走向,而不是从流于从外在的连接上去看,这是从根本上交会学生学习的方法,用这样的方法去指导学生设计更复杂的电路,思路才会更流畅。

第二节课,在材料准备上非常新颖,体现了教师对原有教材的加工和创新。教学的设计耳目一新,以斜拉桥为学习内容,重点放在材料与斜拉桥承受力的关系,非常有趣味性、探究性,让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从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寻求证据、得出结论的完整的探究过程,学生不仅在知识上得到提升,更在动手能力、思维发展上得到了锻炼。实验的指导也非常细致。建议:在对比实验上,有一点学生还是控制的不是很好。控制角度,这个角度怎样控制,也是对比实验中药特别提醒的,不能回避的问题。

听完这两节课,再听唐老师的评价“这节课的生成性和生长性体现在哪里?众所周知,材料和斜拉桥的承受力有密切的关系。但是学生更加想知道,斜拉桥的承受力与其他的因素有没有关系,这才是学生想知道,更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我又一次觉得我们的课堂有时候,还是基于教师的需求,教材的需求,离学生的立场还是有一段距离,对学生的研究和了解还不够。我们还要在自己平时的课堂中,跳出教师的角色,用学生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课堂,进一步改进自己的课堂,使之成为学生真正喜欢、投入的课堂。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