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综合实践活动以来,我一直因为这门课程没有课程标准、没有教材、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有很多的困惑与迷惘,如:各年级如何来选择学生真正感兴趣、又有研究价值的研究主题呢?每个年段学生的研究方法指导、能力培养应到达什么程度?如何将综合实践活动中四个指定领域、或非指定领域的内容有机地整合起来呢?……
直到2014年《江苏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试行)》的出现,为我打开了一扇窗。相较于国家课程指导纲要,它显然更贴近我们自己省的实际与发展。
如课程性质的介绍中,它增加了综合性与探究性这两个性质,将综合实践活动课所特有的性质更明确化了。同时本纲要中还将课程目标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方法目标”这三个维度进行了具体划分,其中后两个目标又分3-4年级、5-6年级、7-9年级三个年段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可谓是一项创举。其中8项能力目标对应的也正是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需要培养的八大关键能力,每个学段目标各不相同,避免重复,但相互之间又是承接而有递进、发展的,真正意义上使教师关注了学生能力的提升。
纲要中两张表格对我的启发也非常大,一是《学校传统活动的改造一览表》,它从学校现行的一系列传统活动中开发可行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有传承又有新意,也降低了教师指导的难度,保障了学生活动的时间等。二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小组测试任务单》,它通过可感可知的任务,对学生的能力通过表现性评价进行评定,与常用的档案袋评价、日常观察等方式互相补充,评价更为客观而全面。
对课程纲要为引领,以课程的理念来武装自己,相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路途中永远学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