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执教者:谭夏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在自然条件下,大多数动物的繁殖方式是进行有性繁殖,即经过雌雄两性的结合生殖。 2.知道动物的两种基本繁殖方式——卵生和胎生,并能清晰地认识这两种繁殖方式的相同和不同。 3.了解动物的特殊繁殖方式,知道动物繁殖方式具有多样性特色。 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老师提供的视频、图片、文字等资料,学会搜集、分析、整理筛选有用的信息。 2.能根据收集的信息,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 了解动物哺育后代的行为,意识到哺育后代是动物繁殖的本能。 二、制定依据 教材分析: 本课处于本单元的第二课时,前一课是《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后一课是《我是怎样出生的》,在单元中起着承前启后的左右。 本课内容的安排是根据动物繁殖行为的基本过程:雌雄识别、交配、生产、哺育后代来设计的,同时也穿插了一些动物独特繁殖方式的介绍。在动物的繁殖过程中,繁殖方式的学习是教学的重点。教学中,为了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收集了各种学习的素材,通过文字、图片、录像等方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重难点,逐步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分析、整理、筛选的能力。 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小学生,从影视、图片、文字中,积累了一些对动物知识的了解,如认识常见动物的雌雄,常见动物的繁殖方式也有些认识,但是对于动物的繁殖方式的异同缺乏感性的认识和分析。这就是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所在。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一方面是让学生了解动物繁殖的科学知识,另一方面,是培养让学生学会收集、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动物繁殖后代的过程。 教学难点:收集、分析、整理卵生和胎生的不同和相同。 教师准备:记录纸、ppt、相关文字、录像资料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一、导入新课 |
谈话:我们已经了解了植物的繁殖,对动物的繁殖,大家有哪些了解呢?
|
预测: 动物的繁殖包括雌雄的识别、交配、生产、哺育后代
|
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
|
核 心 过 程 推 进 |
二、认识繁殖的过程
|
过渡:在自然条件下,大多数动物的繁殖都得通过雌雄的结合才能产生。 提问:你能分辨出这些动物的雌雄吗? 提问:为什么雄性要长的漂亮、更威猛、更强壮? 小结:雄性动物看起来都比雌性要漂亮,因为它们要吸引雌性,这就是动物繁殖的第一步——求偶。
|
识别Ppt图片中的雌雄动物
雄性比较威武、漂亮 为了吸引异性 |
提供丰富多彩的素材,让学生认识动物的雌雄,学会辨别,并引出动物繁殖的第一个过程—求偶。 |
三、认识两种繁殖方式
|
(一)认识卵生 1.提问:青蛙的繁殖同样如此,雌蛙和雄蛙互相看对眼后,他们就会抱对对交配,让我们看看抱对交配后,青蛙是怎样繁殖后代的?(播放视频) 教师提炼:受精方式、数量、孵化时间、存活率等信息并板书。 2.鸟是怎样繁殖后代的?我们也来看一看,请同学们边看边找出鸟的繁殖和青蛙有什么不同?看完之后,把它写在记录纸上。
小结:无论是下蛋或者是产卵,都叫卵生。
|
学生说繁殖的过程
|
带着问题观看青蛙繁殖的视频,先让学生自己发现特点,教师帮助学生一起提炼,并渗透学生观察、记录的方法,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
|
(二)认识胎生 1.除了卵生,你还知道哪些繁殖方式?哪些动物是胎生的呢? 2.胎生有什么特点呢? 我们通过一段阅读,一起来了解。 阅读方法的指导: ① 阅读资料,用圈圈画画的方式,把你认为重要的特点标记出来。 ② 任选一种胎生动物,在记录单上填写出繁殖的特点。
|
学生阅读文字资料 |
通过对文字资料的阅读,培养学生寻找信息、分析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
||
辩论: 那么,胎生和卵生,哪种繁殖方式更有优势呢?
|
小组讨论,班内交流 |
通过辩论,意在让学生辩证地思考两种繁殖的优缺点,加深对两种繁殖方式的认识。 |
||
四、认识繁殖方式的多样性
五、了解动物哺育后代
|
1.谈话:还有一些特殊的繁殖方式,我们来了解一下。 2.提问:海葵、水螅和和上面的繁殖有什么不一样呢?
青蛙繁殖之后,青蛙妈妈就不管了,还有更多地动物父母还要承担繁重的哺育任务,你了解哪些呢?
提炼:动物的繁殖不像那么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也像我们的爸爸妈妈,不仅生育,而且还要养育,抚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种族的延续。
|
学生边阅读边整理
学生举例 (一些是喂养,一些是交给他技能,一些是确保安全)
|
这段阅读,一是拓展学生的视野,感受动物繁殖方式的多样性;二是让学生发现动物繁殖既有有性繁殖,也有无性繁殖。
意识到哺育后代是动物的本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