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育与健康学科德育研究范畴
(一)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工作,树立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祖国,不做损害祖国利益和尊严的良好风尚。通过体育教学,传播体育文化,正确认识体育的政治功能,弘扬中国优秀体育健儿顽强拼搏的精神,为他们在世界体育盛会上取得的骄人成绩而感到自豪,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形成对祖国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二)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
体育学科对学生进行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的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学生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可以培养战胜自我、战胜对手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团结合作的意识,能正确对待个人和集体的成功与失败,具有组织性纪律性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及胜不骄,败不馁,锲而不舍的一直和作风。
(三)团结合作和公平竞争意识
现代社会强调合作意识、团队意识,体育教学主要以小组合作或竞争的形式进行,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有更多自主进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运动项目和游戏的规则,使学生树立公平竞争的意识,良好的团结协作关系,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四)规则意识
体育教学的内容主要是竞技运动项目和体育游戏,这些均有相应的规则。规则是公平竞争的前提,是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行为准则。通过参与体育运动,使学生学会遵守规则,在规则的约束下公平竞争的意识和能力,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在法则的约束下生活和参与生存竞争、创业竞争做好前期准备。这些规则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及其前移,对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及其重要。
(五)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
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是指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坚强的意志品质,乐观的情绪,健全的个性心理。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态度,在激烈的对抗和竞争中,在克服与适应运动所产生的生理负荷过程中,在经历失败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勇敢精神和坚强意志品质,提高抗挫折的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在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六)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通过体育学科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科学知识和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坚持锻炼,增强体能,促进身体健康,养成健康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七)社会责任感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的体魄和身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繁荣与昌盛。毛泽东早《体育之研究》中提到:“体者,为知识之载而道德之寓者也。---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只锦绣勇而收效远。---德智皆寄予体,无体是无德智也。”青少年只有奠定良好的身体基础,才有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资本。通过体育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健康体魄是为祖国健康工作的物质基础的前提,把具备强健体魄,看成是自己对社会和祖国应履行的义务,把自觉参加体育锻炼作为一种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
德育目标
|
教学活动建议
|
|
运动参与
|
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体育与健康知识、运动技能和游戏等
|
使学生理解参与体育锻炼的意义,树立自觉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和态度。
|
多采用激励性评价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
|
身体健康
|
体育与身体形态,体育与机能发展,体育与体能提高,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
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的发育,有意识在体育运动中发展自己的体能。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坚持锻炼。增强体能,促进身体健康,养成健康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
多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实例为素材,通过各种手段,使学生由衷感受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养成健康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的必要性。
|
心理健康
|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体育活动与调控情绪;体育活动与意志品质等。
|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了解体育运动对身心健康的作用,学会采用初步的体育方法调节情绪,认识到意志品质、自尊、自信对学习和生活的意义,有意识在体育活动中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和自尊自信
|
以具体的运动项目或游戏为载体,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教师加以恰当、正确地引导。
|
社会适应
|
体育锻炼与社会适应,现代社会获取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崇尚公平的体育精神
|
使学生了解体育锻炼在提高个人社会适应性方面的积极作用,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和欣赏评价观,树立公平竞争和合作精神,规则意识,识别体育运动中的不道德现象。
|
教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可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欣赏比赛做出评价,利用网络收集体育信息。
|
运动技能
|
(一)田径
1.跑
|
|
|
|
快速跑
|
培养学生公平竞争的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
采用接力赛、让距跑、追逐跑、团体记时跑等多种形式。
|
|
耐久跑
|
培养吃苦耐劳、顽强勇敢的精神,磨练坚强的意志品质。
|
采用定时跑、定距跑、变速跑、自然地形跑、匀速跑或自愿结合小组跑等形式,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和耐久跑能力。
|
|
合作跑
|
体验个体与同伴的交往,学会合作,培养学生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公平竞争的意识。
|
以“合作跑”为主题,设置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
|
障碍跑
|
体验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
采用游戏和比赛的方法,或自我设定障碍的内容和顺序。
|
|
2.跳跃
|
|
|
|
跳跃能力练习
|
激发学生参与跳跃运动的兴趣。
|
采用多种练习形式。
|
|
跳高
跳远
|
克服心理障碍,培养勇敢、果断、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战胜自我,体验成功的乐趣,获得自尊和自信。
|
可以采用自己选择、自主练习、自我评价的教学方式。
|
|
3.投掷
|
培养安全运动的意识。
|
采用轻器械的练习和游戏。
|
|
(二)体操
|
|
|
|
1.基本体操(队列、徒手操、器械体操)
|
培养组织性、纪律性,集体主义
|
采用集体练习或分组比赛、展示的形式。
|
|
2.技巧
|
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不断克服眩晕、疼痛等害怕心理,树立自信心。在互帮互助中加强合作和为他人负责的意识和责任感。
|
教学生教师多采用激励性语言,加强保护帮助措施,做好安全防范,以降低学生的恐惧心理,提高安全意识。
|
|
3.支撑跳跃
|
使学生克服胆怯心理和畏难情绪,逐步树立自信心,培养勇敢、顽强、果断、克服困难等意志品质,学生在练习时,在自我保护和相互保护帮助下,培养安全意识,增强责任感。
|
教师组织教学要严谨,多采用激励性语言,加强保护帮助措施,使学生克服害怕的心理障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增强学生之间的责任心和信任感。
|
|
4.单杠
|
克服胆小害怕心理,提高勇气和胆量,加强对心理素质的训练,逐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决心。通过保护帮助,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责任感和相互交往的能力。
|
加强组织教学的严谨性,培养学生体育骨干,以示范的力量和到位的保护帮助,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
|
(三)球类
|
|
|
|
1.足球
|
培养学生主动与同伴合作,具有较强的合作意识,体现团队精神和参与意识,培养勇敢顽强,积极主动、相互合作的精神及集体荣誉感。
|
采用游戏和教学比赛的形式。
|
|
2.篮球
|
培养学生自尊、自信,与同伴合作及友好相处的精神,同时培养规则意识和公平竞争意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
采用游戏和教学比赛的形式。
|
|
3.排球
|
培养学生积极参加排球运动的兴趣,形成热情开朗的性格,树立自尊、自信心,具有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合作交往精神,激发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
采用游戏和简化规则的教学比赛的形式。
|
|
(四)游戏
|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游戏的态度和行为;体验进行游戏活动时的心理感受,学会通过游戏调节自己的情绪,逐步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和勇敢顽强和坚毅果断的精神;培养具有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合作精神、规则意识和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
|
教师要结合游戏中学生自然流露出各种行为和情绪,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要结合游戏的特点,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里寓教于乐。
|
|
(五)武术
|
培养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能自觉参加武术锻炼。加强武德修养,培养学生勤学苦练、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尊重和爱护同伴,以及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等优良品质。
|
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除采用讲解外,注重示范、图片、录像、多媒体等现代化直观教法。
|
|
(六)舞蹈、健美操
|
增强自信心和表现力,加强人际关系的培养,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养成积极参与的行为,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
采用集体练习和分组练习的形式,给学生留出自主学习和练习的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