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小学科学概念课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实践研讨>>文章内容
《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4-09-30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一、教学目标

1、能利用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2、能够用间接观察法观察物体在发生时的变化和停止发声时的变化。

3、通过实际观察,建立振动的概念,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重点:

重点: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中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难点:让发声物体不明显的振动显性化。

二、制定依据

1.教材分析

《声音的产生》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的第一课。本课活动内容是按照"制造声音,获得感性认识,提出猜想,进行探究实验,得出结论"的思路编写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从中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从而归纳概括出声音产生的原因。本课的重点是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中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难点是让发声物体不明显的振动显性化。而物体的振动不是肉眼都容易观察到的,因此可以借助于一些其他物体将物体的振动可视化。按照这样的思路,本课的活动分三个层次:(1)利用音钹初步探究声音产生的奥秘。(2)自主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并采用反证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声音与振动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3)拓展延伸,让玻璃瓶发出声音并且要放大振动,将看不到的振动展现出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更加深了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概念。

2.学生分析

声音的产生,对学生来说是个既陌生,又熟悉的问题。说它熟悉,是因为我们身边每时每刻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音,有人的说话声,有动物的鸣叫声,有风的呼呼声,也有雨的哗哗声……,学生对这些声音已经习以为常,但是很少有人会想一想,这些不同的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时相对陌生的。但是四年级的同学,已经有了一年的科学常规和科学知识的积累,正逐渐形成良好的科学课的常规习惯,对某个问题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良好的科学素养。所以本课教学设计围绕“科学探究”,让学生猜想、设计、实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教学准备

实验材料:音钹、钢尺、音叉、橡皮筋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开放式导入

5

1、  (请一位同学弹奏小提琴)XX同学的小提琴演奏的真好听,这美妙的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呢?有没有同学知道?

2、  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奇妙的声音王国,一起来探索声音产生的奥秘

 

学生聆听、欣赏。

 

学生回答  

 

 

 

 

由学生演奏导入,可以直接看到小提琴实物,在思考声音是从哪里发出时也会有针对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可以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层面

 

 

 

 

 

 

(30’)

 

一、

初步

感知声音的产生原因

 

1)指导实验观察

1、  谈话:要想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就要先来制造声音。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音钹,利用这根棍子来让他发出声音,思考音钹的声音是怎么产生的,不要忘记要注意观察。

2、  师:你发现或摸到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敲击 发声时会抖动)

2)现在你觉得音钹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其他同学有没有什么不同意见?

 

学生尝试。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敲击会产生声音)

 

 

 

 

 

 

 

 

 

通过简单的音钹,让学生看到明显的振动,此时学生会认为是敲击产生声音,到底是敲击还是振动,产生了疑问。老师通过板书指导学生填写实验记录表。

二、

 

自主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1、  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敲击还是振动?为了更好地探索出声音产生的奥秘,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另外几样不同的材料,(边说边演示每样材料)。出示表格,思考两个问题,第一你用的是什么方法?第二,发出声音时物体有什么变化,你观察到了什么?表格上有空格,有没有同学知道

2、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给出小贴士

3、  汇报总结,以上材料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发声时有振动

4、  反证:振动停止的时候,声音会消失吗?你有什么方法证明?

实验证明振动停止,声音就消失 了。所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学生动手实验,完成记录表

 

 

 

 

 

 

 

 

生:声音不要太大,不要损坏物品……

 

 

 

 

 

 

学生尝试让正在发声的音叉停止发声。

 

 

 

 

 

 

 

提供学生学习的材料,让学生利用材料自己动手实验,从物体的变化上得出声音产生的原因,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水到渠成。

 

开放式延伸

      5’

1、  原来振动才是声音产生的奥秘啊,提供玻璃杯,你有什么不同的方法让它产生声音呢?又有什么方法可以把这时的振动放大,展现出来呢?

2、  当我们敲击玻璃瓶,它发出一种声音,吹气,又是另外一种声音。但是我们回头看一下,XX同学演奏的小提琴只有四根弦,却能演奏出这么丰富的声音,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琴弦。……这里面又有什么奥秘呢?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研究!

同学思考

 

 

 

 

学生观察 思考 猜测。

 

通过学生借助瓶子产生声音,并且自己想办法将看不到的振动放大,展现出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板书设计

              声音的产生

         动作            物体            现象

                         音钹

                         橡皮筋

                         

                        音叉 

                 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