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小学科学概念课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心得反思>>文章内容
利用图片模型资源让学生建立进化概念
发布时间:2014-09-30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消失了的恐龙》是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内容。教学前,我先布置学生课前做好以下事情:1、收集各种恐龙的模型、图片。2、收集有关恐龙的影片。3、收集有关恐龙灭绝的原因。

教学时,我组织下列教学活动:1、先播放有关恐龙的影片片段。通过观看影片,让学生交流对恐龙的初步认识。2:举办“恐龙展”,通过将搜集的各种恐龙模型、图片进行展示、交流。3:教师提出探究问题。恐龙在地球上已繁殖一亿多年了,为什么突然消失了呢?

这堂课中,我充分利用了恐龙图片、模型等实物资源以及影片、教科书等信息资源,为学生设了探究环境,并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欲望、探究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效果较好。

首先,我觉得教科书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许多农村科学教师抱怨农村教学资源匮乏,科学课上“捉襟见肘”,难以应付。这些都是由于教师们把教科书当成唯一的课程资源,没有充分挖掘和利用课程资源造成的。对于课程资源,课改指出:凡是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一切因素都可以叫做课程资源。这就说明了并不是在农村地区就缺乏课程资源,而我们缺乏的是对于课程资源的认识、开发和运用的意识与能力。所以强化意识,提高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是我们农村科学教师的当务之急。

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从“给出知识”向“引导活动”转变。科学学习如果只是要教师强制把现有的科学知识传授,灌输给学生,只是要学生在强迫的状态下被动学习,就会严重摧残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扼杀了学生的自信,更是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是很驻华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自信、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的。也是不符合“科学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基础教育课改目标也指出:科学教学应“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的理念。

如教学中,虽然课前我已做好了科学探究的准备(布置学生收集资料),但是在教学活动时由于对学生不放心,没有想到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使课堂气氛由热烈转向沉闷,差一点就把学生的探究欲望给浇灭了。然而庆幸的是,在这一节课中,学生自己能收集资料,并进行了交流、探讨、假设等高层次的思维活动之后,得出的结论却是令我始料不及的。

看来“探究”是科学的灵魂。不论探究的成功与否,都是学生学会自己去发现去自主获取知识。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从内部激活学生的救知欲,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使课堂教学不应该只是获取知识的过程,而应该是学生成长的过程。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