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小学科学概念课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心得反思>>文章内容
提高科学概念阅读课的有效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4-09-30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这课是五下第三单元《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中的第二课,在类课型的分类中,把它归为科学概念阅读课。在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了解了植物的繁殖可以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这就为本课学习动物的繁殖打下了基础。在本节课设计之前,我对学生的前概念进行了初步的调查,了解到大部分同学都知道卵生、胎生这两种繁殖方式,也能熟练地例举出一些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因此,本节课,我就将教学的难点落在比较卵生和胎生的不同上。

 

新课标指出:“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正如全国特级教师陆培琦老师强调:“科学阅读是科学学习不可或缺的一种学习方式,我们要教会孩子怎样阅读,加工资料,阅读要有思维含量”本课就是一节进行科学阅读指导的探索课,下面谈谈自己的设计想法。

1.在教学中,采用了比较性阅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教学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比较性阅读,可以说是一切阅读理解和一切阅读思维的基础。进行本课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比较阅读的方法。首先,学习本课之前,我对五年级的学生进行口头调查,了解到他们对于常见小动物是胎生还是卵生这个知识点,已经有所了解,但对胎生和卵生的过程只是比较粗浅的认识,比如他们都知道青蛙和鸡是卵生,但是对于青蛙的体外受精和鸡的体内受精却不得而知。所以本节课我利用录像教学,让学生对其中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寻找两种繁殖之间的相同和不同,更深入地认识两种繁殖方式的特点;其次在认识胎生和卵生的异同时,我采用了比较阅读的方法,并利用维恩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分析整理,把相同的特点填在两个圆圈的交叉处,不同的特点放在各自的圆内,既让学生认识了卵生和胎生的特点,又让学生感受到了科学阅读的方法。

2.在教学中,还采用了分析式阅读法。分析式阅读,是对材料进行边思考边分析的阅读。在选择阅读的材料时,经过再三筛选、整理,我选择了繁殖过程比较完整的几段视频,并在观看前,设计好问题,围绕问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有效捕捉信息,将学生的思维卷入思考之中,避免了盲目观看缺乏思考。这种方式,既促进了学生思考,同时也提高了阅读的有效性。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