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方法指导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探索>>师生成长>>文章内容
《常州现存园林古建筑的调查》活动案例
发布时间:2014-09-2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

 

《常州现存园林古建筑的调查》活动案例
、活动背景
四年级的孩子经过一年的研究性学习,已经初步形成了一种自主探究的意识。新学年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上,他们便提起对常州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浓厚兴趣,尤其是身边触手可及的、丰富的现存园林古建筑资源。
常州的古建筑屹立于风雨不知多少岁月,天宁寺、红梅阁、青果巷、篦箕巷双桂坊等有着怎样的光辉历史呢?在钢筋水泥、人车喧嚣的城市中是否还风采依旧?这些都是孩子们急于都知道的内容,同时古建筑的保护现状也能很好地反映了一座城市的文化态度和文明程度。基于以上原因,我非常支持他们开展以“常州现存园林古建筑”为主题的调查研究活动。
、活动目标
(一)认知与能力
1. 能够对我们身边的常州古建筑由浅入深地进行了解,知道这些古建筑的悠久文化历史和现状。
2. 大致了解现在关于这些古建筑的保护措施和相关的政策。
3. 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动手能力和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
4. 通过调查、分析,培养观察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科学分析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 自主运用搜集资料、实地考察、调查等学习研究的方法。
2. 制定活动方案,并能依据方案有序开展研究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增强保护古建筑的意识,并能积极参与保护古建筑的活动中。
2. 拓展知识视野,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1. 教师、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了解有关常州古建筑方面的资料。
2. 围绕活动主题,思考想探索研究的问题。
3. 预设制定活动方案表。
4. 学生多方面对身边的常州园林古建筑进行调查。
、活动过程
围绕这一主题,我们计划分为四个阶段开展活动:活动准备、实施研究、成果汇报、后期延续,以期望学生们在充分的实践活动获得更为直观的、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从身边的事物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文明意识,养成良好习惯。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成立小组,确定方案
期初,老师指导学生回顾暑假期间大家的见闻,交流感受。在交流过程中,逐步由老师和学生共同确定研究的小课题。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实际情况,自由结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活动。
此时小组内成员就可以从“常州园林古建筑”这一主题出发,各自提出自己感兴趣或想研究的问题,并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了如下共同研究的问题:
1.我们常州现存多少园林古建筑?
2.常州现存园林古建筑分别在哪儿?
3.常州最古老的古建筑群是什么?
4.最大的古建筑群是什么?
5.是谁造了它们?
6.约园的历史;
7.常州现存园林古建筑保护现状怎样?
……
针对这些想研究的问题,他们又设计、安排了相对应的活动及研究方法:
(1)开展活动:
上网、看书查找资料,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 考察、访问、拍照等。
(2)整理资料
收集、归纳资料,整理调查问卷,写考察日记。
(3)写研究报告:
写出我们的成果和心得,还有这学期的遗憾,并提出下一学期的改进目标。
(4)成果展示:
多种方法展示汇报:PPT、手抄报、照片展,表演……
这样,一份课题方案表就诞生了。后期,在聘请导师的过程,还可以请导师参与方案表的修改,提出改进意见,最终确定本小组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实践探究,体验交流
制定了活动方案后,小组成员就可以分别开展实践活动了。
(一)收集资料
活动初期,主要以学生各自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报纸、书籍、网络等不同途径,收集关于常州园林古建筑的资料为主。这样一番活动后,学生对研究的内容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例如:
天宁寺、天宁宝塔
常州天宁寺位于常州市内红梅公园南面,解放路728号,
始建于唐永徽年间(公元650年—655年),初名广福寺,
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改为现名,
已有1300余年历史。几经毁建,几度更名。
常州天宁寺风貌向有“东南第一丛林”、“一郡梵刹之冠”的称誉。
是中国重点保护寺院和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是常州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千年古刹。
文笔塔
文笔塔位于素有“千古读书地,现代创新城”常州市红梅公园南端,始建于南朝齐高祖萧道成建元年间(479-482年),名建元寺,俗称塔下寺,后改称太平寺。太平寺塔因巍冠郡中,形似文笔,又称文笔塔,被常州文人视为笔魂。该塔高48.38米,底层外径为9.58米,塔身为砖木结构,七级八面,每层有拱门,中有旋梯环绕而上,登塔远眺,全城的景色将尽收眼底。
红梅公园、红梅阁
红梅公园位于常州市东北面,是市内最大的一个综合性公园。公园的名称为什么起"红梅"二字呢?这是因为园内的著名古建筑-红梅阁而得名的。红梅公园的布局分三区八景。红梅阁始建于唐代昭宋年间,距今一千多年的历史,现在的红梅阁是清光绪年间重建的。整个建筑古朴厚重,气势雄伟,为一般楼阁所少见。每到冬末春初之时,人们或游园赏梅,或登楼眺望雪景。
常州青果巷:
青果巷位于常州老城区中部偏南地段,东至和平路琢初桥,西面直通商业中心南大街,南面是护城河。
青果巷是常州古老街巷之一。始建于明万历年(1581年)前,当时运河由文亨桥入西水关,经东西下塘,穿城后出东水关蜿蜒向东。青果巷面临城区运河段,当时船舶云集,是南北果品集散地,沿岸开设备类果品店铺,旧有“千果巷”之称。《常州赋》云:“入千果之巷,桃梅杏李色色俱陈。”后运河改道,巷名仍保留至今。常州方言“千”、“青”难辨,才有了现在的“青果巷”。
约园的历史
约园是常州市历史悠久的古典园林,位于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原系明代官府的养鹿场所。清乾隆初年,为中丞谢旻别业,经营成园,称谢园。后赵翼之孙赵起(字于鞶)购得此园,修葺后改名约园。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园中景物,以奇石见长,赵起于每石题一峰,成“约园十二峰”,即灵岩、绉碧、玉芙蓉、独秀、巫峡、仙人掌、昆山片影、玉屏、朵云、舞袖、驼峰和飞来一角。并有梅坞风情、海棠春榭、小亭玩月、城角风帆等24景。赵起又每景写一词,以增添约园的诗情画意,故名闻江南。现园中花木扶疏,清流回环,有紫藤一株自怪石缝中蟠曲而上,仿佛翠盖。池面叠石假山,有石亭、曲桥蜿蜒可通。 
1987年12月26日,由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二)实地考查
我校地处天宁区北端,与红梅公园、天宁寺、青果巷、约园等地仅数步之遥,交通也十分便利,学生完全可以利用节假日前往进行实地考察。这时,一些书籍或网络中所无法解决的问题或介绍不够细致的地方,就都可以通过学生的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得以有效的补充。同时,对各园林古建筑的现状,有更明晰的认识、更直观的了解,学生们的感受也会更深刻。
如:考察日记
今天,是我们考察约园、青果巷、明城墙的日子。我早早地起了床,就为了准时到达集合地点。  
考察开始了,我们先沿着约园转了一圈,然后在青果巷看到了不少老房子,又来到了明城墙。明城墙在古运河边,前几年曾修缮过。上了城墙,我们看见了一个个方洞,于是大家把手当炮。嘴里发出了“轰……”的声音,射出了几个“炮弹”。我们继续向前走,沿路拍了几张照后,“长城”忽然矮了下来。到了底下,边上有片桂花树,发出阵阵清香。女生们跑去欣赏桂花,我则在旁边仔细看墙上的地图。离开了“长城”后,我们又喂了会鱼,就回家了。
——胡致尧
(三)问卷设计、调查
有了以上直接或间接对各园林古建筑的了解,学生们肯定也想来调查一下自己身边的人们对于古建筑的认识和态度。这时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共同设计,分工整理、打印,一份完全由孩子们自己制作的调查问卷就出炉了。
一份份调查问卷的发出,换回了孩子们无比珍贵而独特的社会体验。
 
 
第三阶段:成果汇报阶段——分析研究,整理汇报
(一)小组内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并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和分析,撰写调查报告,并说说各自的收获和感受。
例:
今天我和张希彦一起去发调查问卷。
我们先来到欧尚超市第一层。小张的第一个目标是位阿姨,这位阿姨填写得非常认真,还跟我们说了一大堆关于园林古建筑的知识,比如: 建筑美学等,我们可是受益匪浅啊!最后我们才知道这是一位法官阿姨,她还给我们买了进口派呢。
渐渐地,我胆子大了,看见一个目标就给他一张。有的人不太乐意填,有的人很愿意填。从中我知道了:一个人只要去尝试,就有可能成功;但如果你不去尝试,就连成功的可能都没有了。
——陈明堃
(二)整理资料,制作手抄小报和PPT,全班展示。
(三)撰写结题报告。
第四阶段:后期延续阶段——总结反思,社会实践
孩子们经过一学期的实践活动,对常州的园林古建筑现状或多或少有着自己的看法、想法,可让学生谈谈自己将如何进行园林古建筑的保护,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又可以做些什么?
课题结束,但我们的实践活动并未停止。要让小组意识到,我们还可继续深入到社会中,用向市民发放保护园林古建筑的倡议书、向有关部门写建议信等形式把我们的课题研究真正落实到我们的生活中去。
、活动成果的交流与总结
成果交流形式:文本、图片资料;研究报告;PPT展示汇报等。
在这一次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始终以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发展需要、兴趣和爱好为出发点,努力通过各种尝试、经历、亲历等方式,使学生收获到了一份份具体可感的知识,一段段清晰深刻的体验。同时在交流的基础,学生们共同总结与反思每一阶段的得失,为以后的综合实践活动提供更客观、高效的经验。
、活动评析
古建筑是城市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和地区独一无二的品牌形象。常州是吴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家底丰厚”的古建筑其保护、利用现状怎样呢?我们的学生利用这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以一种常州主人翁的态度走近这些古建筑,与它们进行零距离的亲密接触,并且收获、感触良多。
(一)综合实践活动还给孩子一双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的眼睛
我们的活动主题就在学生的身边,贴近生活,但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他们来说,可能只把这些园林古建筑作为高楼林立的城市中的一道别样的风景线,熟悉却并不了解。然而在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中,孩子们面对的虽然还是这些熟悉的古建筑,但他们有许许多多的问题想知道,想了解。于是,他们或上网查资料,或亲自去实地考察、拍照,一次次细致的观察,一场场视觉的盛宴,让他们发现:这些平时熟悉的建筑背后居然还有着如此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
(二)综合实践活动唤醒孩子行动起来、亲身实践的愿望
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对自己研究的课题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怀揣着这些问题,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引导他们自发地走进一些园林古建筑中,亲身去看、去问、去摸、去实践,收获了很多与园林古建筑有关的知识和经验。同时,经过这一次实践活动,孩子们对常州园林古建筑的保护现状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担忧,他们又合作设计了相关的调查问卷,并共同调查了周围人们对常州园林古建筑的了解情况及保护意见。
(三)综合实践活动激起孩子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意识
通过一段时期的研究学习,孩子们面对各种自然情境、社会情境中的问题,学会了去思考和研究这些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去解决各种问题。同时,他们对社会和生活中各种不爱护甚至破坏园林古建筑的行为,形成了一种鲜明的担忧和谴责感。于是在进行问卷调查时,他们涉及到了相关内容的调查,并在后期的活动中,以写倡议书及向有关部门提建议的方式继续关注我们的社会和生活现象。
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我试图让学生从活动主题的提出到实践过程中,都充满着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但活动中,由于受学生年龄及活动范围的影响,他们搜集的资料主要以网络资源为主,如果能抓住某一处大家共同都感兴趣的古建筑,从更权威的相关书籍或地方志中找到更详实的资料,相信学生不仅对园林古建筑面上有了解,对这一个点上的了解也会更深入。同时,作为学生在考察时,不可能对大量的古建筑全部进行实地考察。如果我们教师事先指导孩子有选择性地对几个较近的、有代表性的古建筑进行考察,并从具体哪几个方面考察进行指导,可能学生们的收获也会更全面生动了。
杜威说:我们选择了一种什么样的教育,就选择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愿我们不断改进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更完善丰富孩子的生活方式。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