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方法指导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探索>>心得反思>>文章内容
读《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力表现目标序列及教学设计》有感
发布时间:2014-09-2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

 

本学期初,从网上购得了沈旎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力表现目标序列及教学设计》一书,读后收获良均多。
全书的开篇部分是“导读”部分,介绍了目标序列区域构建的意义和主要环节,本书的内容结构,本书使用。
正如书中所说:建构能力目标序列的区域框架,不仅仅是将目标分解序列化,完成理论上的框架建构,这个序列是否能真正起到促进区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有效实施的作用,还需要将开发的目标序列构架还原到具体教学情境中,把教学实践中得到运用、验证并修订。所以该书接下来从三到六年级8个学期分别进行了介绍。在每个学期的内容中,作者都分为了以课题探究为主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以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以社会参与为主的实践性学习活动、以实际应用为主的设计与制作类学习活动这样四个单元。每个单元由能力表现目标解析和主题示例及教学设计两部分组成。能力表现目标解析包含单元说明、能力表现目标(含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主题示例及教学设计包括:主题示例架构、分阶段教学设计、实施建议和评价建议等。
该书对每学期的教学进行了单元划分,但各种学习活动在同一主题中,又是相互融合的。以三年级上学期为例:
第一单元“以简单现象观察为主的研究性学习”安排的主题是“神奇的泡泡”,分三个阶段设计活动:泡泡哪里来、泡泡变变变、泡泡创意秀。
第二单元“教师组织的校内参观”安排的主题是“校园探秘”,也是分三个阶段活动:校园一二三、校园探秘、参观小攻略。
第三单元“自理服务”的主题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分:准备服务自己、自己的事这样做、自我服务快乐多三个阶段进行。
第四单元“依图纸和给定材料进行简单的制作”主题为“翻绳游戏”,分:初识翻绳、看图纸,学翻绳、翻绳竞赛三个阶段进行。
这些活动内容比较适合三年级初接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小朋友,真正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等特点。每单元除了总目标、具体目标、阶段教学目标外,还从不同评价内容、不同评价水平、不同评价主体等作了指导建议。
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每一单元的学习活动也呈现出多维度能力目标的螺旋递进。如四年级上学期的第一单元就是以文献(纸媒)研究为主的研究性学习“和书做朋友”,第二单元“简单社会现象的考察活动”是“火眼金睛看广告”,第三单元“班级服务”是“我们班的图书角”,第四单元“简单的手工制作”是“活字印刷”。
该书对各个年级、学期的课程目标进行了逐步的细化,以教学设计为范例指导教师的指导活动,有些类似江苏省刚出版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成长手册》,但这本书更多是从教师的角度、从课程目标的角度来思考、实施。结合我平时的教学来看,可能年级间的这种能力目标的螺旋递进式的培养做得并不到位,有时不同年级、几个主题活动使用一些相同的研究方法时,学生达成的能力目标还是一样的,学生的提升并不明显。有时在一个学期内我和孩子们只能完成一个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活动,对其他领域的内容考虑或安排得并不是太多,所以,沈老师的这本书给了我很好的启示。
同时,我也在思考:该书中的教学设计只是一个范例,每个阶段安排一课时进行,一个单元用时4课时就结束了,一个学期四个单元共安排了12课时。那么我们自己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肯定要更多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照搬,有些内容学生喜欢或者需要花更多课时才能达成目标时,完全可能将活动延伸,不需要每个内容都平均用力,这就需要教师能智慧地来处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