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方法指导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探索>>方案计划>>文章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方法指导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探索》学期研究总结
发布时间:2014-07-02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方法指导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探索

学期研究总结
2013.2—2014.6
 本学期开始,我们的课题研究进入启动、构建阶段,并初步实施了研究,基本达成了计划目标,现总结如下:
 一、            学习涵养底蕴
 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设的一门实践性课程,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经验都还不够丰富;基于这门课程没有教材、没有课程标准的现状,需要教师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实施,所以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因此,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一定要更宽泛地学习,更深入地研读有关研究方法指导、学生关键能力评价标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本学期,我们在集中课题研讨活动中,专门学习了《江苏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力表现目标序列及教学设计》、《小学综合实践成长手册》等书籍中值得我们借鉴的重要内容。
       同时,课题组还组织成员多次参加市、区级的综合实践活动研讨活动,如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键能力培养”专题研讨培训、市同题异构活动、市杨静娟名师工作室活动等,坚持理论与实践学习并重。
 二、            理论学以致用
古人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制定了纵向分层推进,横向双线并行的研究策略,在四、五年级展开课堂实践探索。
 三月底,我们依托市杨静娟名师工作室活动,对五年级学生期初的活动设计、规范能力进行了课堂研讨,发现了五年级学生能力的基点和生长点,形成教师指导的基本策略。
 五月初,我们又组织成员开展了学生能力纵向分层推进的课堂研讨活动,以四年级学生观察能力的进一步培养为重点实施,在三年级结合植物研究进行观察的指导,重在观察顺序和简单表格记录的基础上,四年级更进一步,结合社区情况进行实地考察的指导,重在考察问题的设置和考察报告的撰写指导,形成一定的课型和指导策略。
        三、书写尝试提升
 在学习与实践之余,我们还积极展开反思与重建,并尝试将这些思维火花书写成文,留下行走的足迹。吴静娟老师的论文《让“方法”为研究导航》获省综合实践活动年会论文评比一等奖,李霞老师的论文《由点及面,构建立体化综合课题体系》获二等奖。
 
 今后的研究方向:除了继续进行分年级的方法指导课及指导策略的研究外,还将关注学生基本能力的多元评价,构建评价体系。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与课堂实践,多思考、多积累、多交流,让课题研究继续深入开展,有效促进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