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育人:基于课程纲要开发的教学实践变革研究》课题研究活动情况登记表
时间 |
2014.5 |
地点 |
二实小会议室 |
参加对象 |
课题组成员 课程部长 |
||
主持人 |
王冬娟 |
活动 形式 |
基于课程纲要开发的教研方式的变革 |
||||
研究的目的 (范围、方法) |
提炼成熟的教研方式,形成教研特色 |
||||||
主要内容(不够填写另附纸) |
一、交流各学科组课程纲要开发的模式 1.集散式教研机制的创生:面对成型性研究暴露的新问题、生态式研究的新要求和集团办学的新挑战,个体发展需求差异、团队扩张需求集聚的现实,引发了学科组对“发展需要”进行管理变革的自觉追问与反思创新—— 2.集散式教研机制的推进:分析和配置学科组资源,满足和引领不同类型、不同梯队教师发展需求,集目标散内容;集策划散过程;集评价散创新。 集目标散内容—— 基于不同阶段的需要:“学科育人”始终是学科教学改革追求的目标。成型性结题后,学科组依托三大类课型研究(表格),总结了“学科育人”的阶段成果。基于教师后续研究需求,提出了以单元类结构整体教学为载体的研究。这一过程体现了基础与需求的匹配关系。 基于不同层面的需要:为了更好地体现要求、能力、兴趣与需要的关系,我们从三个层面进行整体策划:学科组宏观引领:围绕“国家课程标准校本化实施指导纲要”的实践提炼;教研组中观架构:基于教材进行单元类结构整体教学实践变革;教师个体微观实践:扎根日常教学,聚焦问题,进行微课题研究。 集策划散过程—— 邀约、发现、轮岗循环、定位联动 集评价散创新—— 集:学科组“集”质量目标、过程跟踪与评价反馈。 散:教研组与教师个体分别就年级共性问题与班级个性问题的剖析诊断与策略创新。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指导纲要,为推广新基础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样本。 现阶段,我们也发现了新的问题。自身研究向纵深处发展与集团、区域横向互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教师年龄的整体攀升与新加入教师的后劲不足之间的分化也日益明显。 二、以什么形式呈现这样的教研方式变革 |
||||||
评 价 |
破、精品打造中,学科组形成“联动”范式,即变个人突破为群体攻坚。尤其是以三种课型集中呈现一单元的教学时,各课型内在的整体感、衔接感和生长感,更需要教师合作研讨。大家先后下水,既是教练,又是泳者,最后呈现的教师必须是大家研讨实践、集中聚焦后最佳方案的创造性实施者。定位联动,将研究推向一个又一个新的制高点。(单元教学的联动实践变革)
|
||||||
填表人 芮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