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育人:基于课程纲要开发的教学实践变革研究》课题研究活动情况登记表
时间 |
2014.5 |
地点 |
二实小校区接待室 |
参加对象 |
英语课题组成员 课程部长 |
||||||||||||||||||||||
主持人 |
李霞 |
活动形式 |
课堂研讨 |
||||||||||||||||||||||||
研究的目的 (范围、方法) |
英语组全体教师、听评课、专家指导、现场研讨 |
||||||||||||||||||||||||||
主要内容(不够填写另附纸) |
活动主题:英语纲要研讨、四年级英语教学研讨
卜老师:今天是第一次听李老师的课,刚刚组内评课的问题意识很赞同 李老师上课很从容自然 互动 肢体语言 教学感,互动感很好。师生相互进入的很快, 融入对方。新基础教师的气质出来了。有四对关系处理的很好,词、语篇、词和篇的先后关系 孩子已知和新授的关系 语境和语言的关系 个体和整体的关系。定位是在开放的语境中,通过已知教授新知。 好像本课里的单词学生几乎都是会的。怎么反馈?在对话中处理 话题有断续感。可以把孩子会的单词写出来 问什么意思?谁会读?有什么结构特征?能造一些词组吗?快速的音形义解决。先检测会不会读,再教难点。今天显得不够聚类。构词差异也可以让学生体会体会。收上来还可以再放下去小组学习词汇。可能还能生成更多的资源。 块状处理会更加漂亮。 三个问题是很开放,孩子的回答也很丰富。但是在特定情境下,问答有匹配关系。语用的恰当性没有关注。缺语境。不同的问题答句不一样。 语境的两个特点一是提供整体性,二是有开放性。可以看着文本情境,用已有语言说些图片内容。你可以想象,可以说些什么?再听 是这么说的吗?在过程中渗透相互嵌入相互丰富。接着问妈妈要水,怎么要呢?语用功能的体现。图片本身就是故事情节,问题把情境割裂了情境没有了。我们在处理文本时有的就会出现脱离语境的现象,应该是基于语境的语篇学习而不是重组语境的学习。先孩子说 然后老师重组文本。读完书后,让学生用更丰富的语言来表达。在原有句子前后加横线,让学生丰富对话。语言在整体上表达,可以是一幅图也可以是四幅图连起来。有小组的话,一人描述,两人对话。或是基于文本的机械练习,创编语境。再给想象的空间。给他们生活的语境,在医院里 在马路上等等。 怎么解读教材,目标定位 以这节课为例。先是开放式导入,老师给开放式的问题,给支撑框架,让学生讨论,生成资源。老师如何回收?聚类回收,怎么处理新词的?这就是策略。核心环节是如何推进的?放下去讨论,回收。综合运用环节 一是基础性巩固,再有在互动中开放式的巩固,语境的开放,语言的开放。每个单元必须突破的难点,一定要有类过程类结构。具体的指导意见。 王校长:1、课堂上的已有的教学方式如何融合新的思维方式和目标定位 如何理解如何把握然后更高层次的丰富需要我们的智慧和创造。 2、教研活动的生长在哪里?后续的生长 不能是一次一次平面的生长。生长点在哪里?哪个四年级的班没有上过这个内容。同课重建,尝试卜老师的建议,看可行不可行。同类重建,可是是四年级也可以是五年级、六年级。有了新的建议就要去试试。慢慢的学生的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就能提升。 体现基础的丰富、基础的创造、基础的独特。 3、下一次教研活动干什么?教研活动也应该有生长,有突破。每人实践过后有不同的感受心得。要有新实践的新反思。学生的自信、气场越来越强。教研活动的生长在过程中捕捉。重新架构不同年级的目标定位。 可能性怎么样?预设 生长型在哪里?能力和知识如何生长。为了促进生长,有哪些创造。教研活动不能格式化。要有创新的内容和模式。 成功了要对比 。失败了要反思。指导日常教学的平台和载体。 |
||||||||||||||||||||||||||
评 价 |
课堂教学研讨十分有意义,教师本人说课和评课、专家指导对后续研讨很有指导意义。 |
||||||||||||||||||||||||||
填表人 芮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