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彩缤纷广场舞》研究报告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五(3)班 舞彩缤纷小组
一、缤纷广场舞,舞出新问题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增强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灵活、廉价而又可强身健体、消磨时间的广场舞逐渐走进了社区中老人的生活,成为了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可是与此同时,一些问题也接踵而来,不少小区居民抱怨广场舞音响太大声,扰乱他们的清净生活,甚至有一些住户采取一些极端的手段去赶走跳舞者,诸如泼粪、鸣枪等情况都曾发生。本来,中老年人茶余饭后跳跳舞、做做操是好事情,但却因此引发了暴力冲突,这是大家都不愿看到的。
我们身边的不少小区广场也正在火热进行着这样的广场舞。这些跳舞的人们有什么感受?周边的居民们又是如何想的呢?关注到这个问题后,我们组建了舞彩缤纷研究小组,准备走进我们身边的小区广场,一探广场舞的真实情形。
二、缤纷广场舞,舞出新意义
从三年级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开始,我们便围绕不同的主题、选择各种小课题开展过研究;现在已经五年级了,我们希望能通过小组的自主研究,了解我们身边的生活,并集合小组的力量讨论合作,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对策,力所能及地解决一些问题,培养实践意识和能力。
在《舞彩缤纷广场舞》这个课题中,我们准备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一些广场舞的基本信息,对身边小区广场舞的现状进行实地考察、采访和实验等,探秘广场舞的利与弊,宣传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真正让跳广场舞的人能得到锻炼,同时又不影响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
三、缤纷广场舞,我们来研究
1. 了解现在流行的广场舞的种类;
2. 调查居民跳广场舞的原因及对身体的益处;
3. 考察广场舞对周边小区居民有哪些影响;
4.探究如何文明锻炼,寻找让广场舞既强身健体,同时又不扰民的有效方法。
四、走近广场舞,我们在行动
(一)准备阶段
1. 组建小组,确定研究小课题。
有共同研究目标的我们六个同学,自愿组成了新的研究小组:
组长:陈扬婕 副组长:周成栋
组员:章天艾 蒋成璐 姚远 谭镒钒
我们还给小组起了个漂亮的名字呢!我们是:舞彩缤纷小组。
2. 制订研究活动方案,进行论证,并初步进行分工。
(二)实施阶段
1. 查阅资料
通过网络查阅资料,了解什么是广场舞,它的种类、特点及跳广场舞的一些注意事项。
2. 实地考察
在周边小区对广场舞现场进行考察,了解我们身边的广场舞现状:跳舞者的性别、年龄、跳舞时段、舞蹈的种类等。
3. 问卷调查
通过问卷,分别对跳舞者和周围居民进行调查,了解广场舞对跳舞者的好处,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4. 实验
通过实验,验证广场舞声音的大小与距离远近的关系。
5. 采访
对小区保安、社区工作人员进行采访,听取他们对跳舞者的合理化建议。
6. 宣传、倡议
向周边小区居民发出倡议,选择合理的锻炼时间,进行健康的锻炼方式,创造和谐的社区环境。
(三)总结阶段
1. 形成研究报告
2. 成果展示
五、缤纷广场舞,研究发现多
1. 广场舞好处真不少
(1)通过资料查阅,我们发现广场舞有健美、健心、健脑的多种好处,但最好饭后1小时再去跳舞,每次跳舞别超过1小时;
(2)通过实地考察,我们看到大多为中老年人在跳广场舞,且女性为主,他们的精神状态都很饱满,动作整齐有力,神情也显得很快乐、轻松;
(3)我们自己也上场小试了一把牛刀,发现广场舞并不难跳,很轻松就学会了,跳了一会儿就出汗了,难怪那些老奶奶们跳得这么带劲呢!
2. 舞者、居民、社区各有话说
我们小组成员中有五人住在彩虹城小区,所以我们决定就以这附近的几个小区的跳舞点作为重点进行调查。
(1)首先我们在彩虹城旁的北塘河边和世府邻里小区跳舞点,对跳舞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
①大多数跳舞者都把它当作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除此以外的锻炼活动并不多,但能坚持每天都跳的人只占少数。
②同时大部分跳舞者都能认识到噪音扰民并不好,应该离居民区远一些或音量关小些,但也有居民认为:他们跳舞的时段居民都还没有睡觉,所以对居民是没有影响的。
③有一些居民表示:小区空地有限,可以跳舞的地方就更少了,如果要去其他远一些的广场跳舞,要赶路不说,时间也很紧张,还不如就在小区就近的空地上跳舞方便。
(2)我们接着又对这两个小区附近的居民进行了第二次问卷调查,发现:
①很多家庭中都有人跳广场舞,大家对这一活动都并不反对;
②有13%的居民觉得,主要是广场舞的噪音问题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
③71%的居民希望将跳舞的时间设定在上午7:00以后,晚上20:30以前;
④大部分居民都能体谅跳舞者,希望以协商的方式解决广场舞的噪音问题,主要是减轻音量和距离远一些。
(3)我们还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了简单的采访:
①你们小区跳广场舞的居民是如何组织起来的?
答: 大多数是居民自发组织的。有时社区开展活动时,也会组织文体爱好者进行文娱表演。
②是否有居民向你们投诉过广场舞噪音扰民的问题?
答:有,主要是音量过大的问题,还有就是临近中考或高考时反映的居民明显要多一点,平时还可以。
③你们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对跳舞的人们是否还有什么管理措施?
答:社区会和广场舞负责人联系或者见面沟通,把居民反映的情况告知他们,并督促他们调低音量,考试阶段能暂停,或把时间缩短,控制在晚上七点到八点之间。
3. 实验验证居民提议
通过问卷调查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反映,发现居民们普遍都希望跳广场舞的地点能尽量离居民区远一些,距离对声音的影响有多大呢?多远的距离比较合适呢?楼层高矮与声音大小有关系吗?我们决定通过实验来证明。
11月22日晚7:00,我们小组一行6人带着装有分贝仪的手机、纸、笔等工具,首先来到彩虹城与景秀世家之间的北塘河边进行测试。这片跳舞区域位于公路边的低洼处,音响旁的声音比较大,但在20米外的马路边、彩虹城小区围墙处就不太能听得清了。
随后我们又来到了彩虹城小区后面一河之隔的世府邻里小区,这里的跳舞广场在商铺的二楼,刚进小区门就听到了震耳的音乐声,我们在不同距离测量后,又选择了该小区离广场最近的7号楼,在安全出口的楼梯打开窗户,从低、中、高不同的楼层再次进行测量,测量情况如下:
(一)声音大小与距离的远近关系
时间 2013.11.22 地点 彩虹城旁
距 离
观测方式
|
音箱旁
|
10米
|
20米
|
听觉
|
很响
|
较响
|
较轻
|
分贝仪显示
|
85
|
66
|
59
|
(一)声音大小与距离的远近关系
时间 2013.11.22 地点 世府邻里中心
距 离
观测方式
|
音箱旁
|
10米
|
20米
|
30米
|
50米
|
听觉
|
很响,地面有震感
|
较响
|
较响
|
轻
|
轻
|
分贝仪显示
|
89
|
88
|
80
|
75
|
70
|
(二)声音大小与楼层高低的关系
时间 2013.11.22 地点 世府邻里中心7幢(距离跳舞点约50米)
楼 高
观测方式
|
1楼
|
5楼
|
10楼
|
15楼
|
25楼(顶楼)
|
听觉
|
较轻
|
较轻
|
较轻
|
较轻
|
较轻
|
分贝仪显示
|
63
|
65
|
69
|
65
|
70
|
实验结果证明:
距离跳舞点越远,听到的声音会越小,所以居民的提议是正确的,广场舞的跳舞地点至少离周围居民楼50米,如果中间没有其他障碍物,距离还需更远一些。如果在同一幢楼中,则声音的大小与楼层的高低没有太大的关系。
4. 多途径探索解决策略
我们在采访锦绣东苑小区居民时获悉:该小区的广场舞有专人负责,有活动场所,离居民住宅有一定的距离,遇到学生高考等特殊时期,还会自动停止一段时间,较好地处理了健身与居民安宁生活的关系,所以广场舞在他们小区受到较多居民的欢迎。
我们在搜集资料时,看到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实施了一种“广场舞公约”——《广场文化活动公约》,对广场舞的跳舞时间段,跳舞时伴奏乐音量的大小等等做出约束性的规定,我们觉得这种方法也值得我们常州一试,倡议跳舞者们响应。
在我们的研究接近尾声时,2013年12月26日《常州晚报》上的一条新闻又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常州的几位发烧友发明了一种“默舞”播放器,一台发射器,一台接收器,再加上一副接收耳机就可能会解决广场舞的噪音问题。
六、缤纷广场舞,期待更精彩
通过这次的研究活动,我们小组成员一起走进了身边的小区广场,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采访、实验等方法,了解了我们身边广场舞的许多信息,并初步学着去探索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真实地提升了我们大家的解决身边问题的能力。
同时在我们的研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1. 我们选择的广场舞考察范围还比较小,可以选择再远一些的不同小区进行研究,这样获得的问题会更丰富,信息资料会更多样;
2. 研究成果的推广还不够有力,可以对存在广场舞问题较严重的小区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宣传、倡议,帮助大家解决这一问题;
3. 我们常州人自己发明的“默舞”播放器,我们对它很感兴趣,所以我们希望今后能有机会继续关注它的推广情况,希望它能更好地解决广场舞的噪音问题。
所以我们小组在本次活动结题后,还将继续行动:走进多个小区进行倡议书的张贴和宣传;在化龙巷等网站上向大家发出倡议,期待广大市民的响应。
(本研究报告获2014常州市中小学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