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方法指导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探索>>心得反思>>文章内容
让“方法”为研究导航
发布时间:2014-04-2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吴静娟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实施过程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自主实践学习过程。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的基本保证。缺乏基本规范的教师指导,容易使学生的实践学习过程处于盲目的、无知的、无序的自发状态。教师的指导应突出对学生进行活动方法和实施过程规范的指导。
其中,学生活动中的每个环节的方法指导课,是小学阶段教师引领学生进行研究活动的有效方法,能引领学生开展研究活动,又能使学生在老师具体的指导中探索、寻求、习得方法,并在研究活动中尝试运用合理完整地基本方法解决问题,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应扎根日常,认真上好每一节方法指导课,提高指导实效。
那么,教师在方法指导课中如何进行有效指导,提高实效呢?下面就结合实际课例具体谈谈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方法指导课中的几点尝试:
一、创设情境——思法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弱,受知识经验、综合学力和社会阅历的局限,他们往往认识不到综合实践活动对自我成长的价值和意义,也没有持久的耐心和毅力。因而,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研究的动机,培养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是教师指导的首要任务。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方法指导课的初始,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生动情境,或是创设一些矛盾情境,以唤起学生研究的热情,使学生体会到这一方法在研究过程中的必要性,明确目标,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
[情景再现]:
师: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看这些食品(出示图片),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它们吗?
是啊,这些色泽鲜艳、口感美妙的食品深深吸引着我们的眼球和味蕾。然而,它们真的像外表所显现的那么美丽、可口吗?
生:(积极讨论这些食品存在的安全问题)
师:我们的同学敏锐地捕捉到了食品中的这些安全问题,确定了“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课题,自主选择了6个感兴趣的子课题,成立了课题小组。(具体课题略)
师:接下来你们准备怎样来研究呢?
(简单讨论后,一组主动进行交流汇报……)
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师适当点评。发现:活动不丰富;问题没有围绕主题……
小结:看来,我们在开展研究活动前,必须从全盘考虑,制订一个周密详细的研究计划,才能让我们下面的研究更有方向。(揭示课题: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深入思考]:
本例是《食品安全,离我们有多远----制订课题研究计划》一课中的导入部分,教师用各种美味的食品图片,加上优美的语言描述创设了生动的情境,来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研究的兴趣。接下来又对其中一组的研究设想进行了集中的互评,如果丰富的图片还只是外在的刺激,那么这种聚焦的讨论则是引起了思维上的冲突,如何让后期的研究更为有效更为丰富呢?这是学生讨论到此共同的思考。那么教师这时引入课题就显得水到渠成,顺其自然了。
二、实例体验——索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鲜明的过程属性和过程价值,其课程价值就在学生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因而,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指导应遍及活动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如果每一个活动教师都能及时、具体、到位地进行有效的方法指导,那么,学生的活动就能有序、有效、成功地开展。
虽然研究方法是抽象的,但方法的指导不能是空对空的灌输,而是要结合实例,让学生在参与研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在教师的适时引导下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充分体验,经历探索方法的全过程。在师生热烈互动中,教师适时地抓住机会,启动学生的思维,在思维交互碰撞中,学生探究的动力和寻求方法的需求被调动起来,在活动过程中习得方法,教师的指导又不露痕迹地贯穿其中,来达到教无痕,学有法的这样一个教学指导的高境界。
[情景再现]
片断1:
师:你们准备对哪些人进行调查?
生:我们想对小学生进行调查。
师追问:这么多的小学生都去调查吗?那要查到哪一天啊!
生: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学生进行调查。
师:(点头赞赏)哦,可以选代表。(板书:选取调查对象)
师:可以选取怎样的调查对象呢?
生1:选择小学生,每个年级选一些。
生2(抢着补充):每个年级选的数量还要差不多。
师小结:也就是每个年级要选取同样数量的样本。
师追问:如果换成“关于人们业余时间安排的调查”你会选取怎样的调查对象呢?
……
小结:在选取对象时要注意样本的全面性,如:各种性别的,各行各业的,各年龄层次的。(板书:典型、全面)
片断2:
师:怎样进行跟踪调查呢?
生:我每天去问。
师笑问:每天去问你们觉得怎么样?
生1:每天去问,太烦了!
生2:我每天跟着看他做些什么?
生3:我去拍录像。
师:这个啊?
生:这个不大好啊,侵犯别人的隐私啊!(师生齐笑)
师皱眉:那怎么办呢?
生:让他每天记录一下。
师:嗯,这倒是个不打搅别人的好办法,怎样才能记录的又清楚又简洁呢?我们可以采用表格的方式进行调查。(板书:跟踪调查表)
师:跟踪表格里设计哪些内容呢?(小组讨论)
[深入思考]:
以上是“跟踪调查”方法指导课中的两个场景,是以《有关小学生课余时间安排的研究》为例来进行指导的。教师结合这一学生最熟悉领域的一个研究实例,在这样如谈家常般的对话中引导学生来选择调查对象,设计调查表格,做好调查前最主要的准备工作。
这两段看似简单的对话,却是师生和生生在课堂上思维碰撞的火花,在实际的研究情境中,在教师看似不经意的抛出一两句话,让学生在讨论中自己体会到出现了问题,并且主动想办法去解决。于是,学生以往的调查经验被唤醒了,生活积累也用起来了。学生在有趣有效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进行探究,学习到一种新的调查的方式---跟踪调查,并且在实践中体悟到调查的步骤,掌握调查的方法。
三、归纳提炼——得法
虽然是结合实例来学习方法的,但作为专门的方法指导课,不能只停留于具体的课题,而是要从这一课题出发,提炼出普适性的一般方法。这时,教师的作用就凸显出来,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学习中的关键过程,在比较中求同或求异,发现规律,总结方法。通过这样的活动,有效地帮助学生尽可能系统地认识方法,掌握方法。
[情景再现]
……
1.你收集到信息是从哪里来的?
归纳出信息的来源有:耳闻目睹 查找资料
2.交流看到的“关于儿童食品安全问题”的现象。
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生生互评,在相互比较中小结。
小结信息整理的方法:分类整理归纳概括
3.交流听到的“关于儿童食品安全问题”的议论。
小组按刚才总结的信息整理的方法,进行分类整理、归纳概括。
4.学习信息的分析   
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又想到了什么?还要做些什么呢?问题又是怎么产生的?
小结信息分析要做到:深入思考 追根溯源
[深入思考]:
以上是《关于儿童食品安全的研究》中“信息整理与分析”的方法指导课的主要环节,教师用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总结方法,让学生明确信息的来源有哪些,信息整理有哪些方法,信息可以哪几个方面去从分析,帮助学生及时进行归纳小结,点拨提炼方法。而且不是教师把现成的方法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分析和概括,从而归纳出一般的研究方法。
四、投入生活——用法
综合实践活动,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熟练运用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更要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巩固方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情景再现]
师:生活中跟踪调查的应用非常广泛的,你知道还有哪些情况会用到跟踪调查?生:报刊的读者调查表、商品的售后跟踪、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跟踪调查等
师:刚才我们设计了“关于小学生课余时间安排的调查”的跟踪调查表,那你还想对谁进行调查呢?
(生纷纷发表意见)
生1:对中学生进行调查。
生2:对爸爸妈妈进行跟踪调查。
生3:我们想对老师进行调查。
师:好,我们就来进行一次:“关于教师业余时间安排的调查”。那么这张表格可以设计哪些项目呢?
师:如果我们不清楚老师的安排,怎么办呢?
生:可以采访一下老师
师:对呀!当遇到我们不熟悉的跟踪调查内容时,我们还可以和 “采访”等别的调查方式结合起来应用。
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一次现场调查。
(学生兴致勃勃,立刻行动起来了)
[深入思考]:
以上片断来自《跟踪调查》的方法指导课。教师巧妙地设问,发散学生的思维,把“跟踪调查”这一研究方法放入现实情境中,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运用新方法的热情,还引导他们与调查的另一种方法“采访”结合起来,有效地帮助学生把学到的本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在生活中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掌握巩固,提高研究能力,为以后的研究打好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每个研究环节都要有教师的具体指导,虽然每个环节中活动的具体方式会因主题的不同而略有不同,但基本活动过程应该是相对稳定的、一致的。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研究进程和学生实际,合理运用有效的策略,扎根日常,落实指导行为,实实在在地上好方法指导课,提高指导的实效,使学生逐步习得经验,运用方法顺利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参考书目]: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     郭元祥 伍香平   编著
2.《综合实践活动呼唤教师的有效指导》    郭元祥著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