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小学数学单元结构教学及其评价改革的实践研究>>师生成长>>文章内容
走在“点石成金”的路上
发布时间:2014-04-2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刘妍慧

 

——浅谈隐性资源的有效利用
 
【摘 要】我们心目中的理想课堂首先它应该是一个有效的课堂,而有效的课堂依赖于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这样才能点石成金,实现教育的最优化。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如果老师们能恰当地利用一些隐性的资源,这将更好地确保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以下三方面阐述了对资源的合理利用所带来的教学成效。1.基础性资源——基于儿童,创设冲突,直面问题;2.数学化资源——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关注实质;3.生成性资源——课前预设、课中引领、引发碰撞。
【关键词】隐性资源    基础性资源    数学化资源    生成性资源    
 
课堂不仅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物理空间,而且是一个特殊的社会舞台,其中蕴藏着复杂多边的结构、情境与互动,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系统整体,远比物理空间具有更加鲜活的生命取向。我们心目中的理想课堂首先它应该是一个有效的课堂,而有效的课堂依赖于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这样才能点石成金,实现教育的最优化。
我们所熟悉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图片音像资料、各种教学课件、题库、文献资料等等,它们作为显性的资源,是我们最常利用的资源,对其进行合理地运用确实能给课堂带来巨大的效益。但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仅仅依靠这些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老师们能恰当地利用一些隐性的资源,这将更好地确保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所谓隐性资源,是指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解读、对教学结构进行线性整理或对教学对象进行深入了解后所挖掘出的资源,它具有阶段性,独特性,差异性等特点。以下我结合自己日常的一些教学实践,谈谈教学中几项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与各位同行探讨、商榷。
一、           基础性资源——基于儿童,创设冲突,直面问题:
所谓基础性资源,就是指学习者个体已有的认知基础和学习经验。布鲁纳也曾经说过: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身处在这样一个高信息量的社会中,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他们面对即将学习的知识已经不再是一张白纸了,教师如果还一味地按自己的设想来设计教学活动,而不是站在儿童立场,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来展开教学,那么教学目标难以准确定位,教学活动无法正常开展,既而将影响教学的效果,并制约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反之,教师如果能在课前预先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那么就能合理地设定教学目标,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从而保证了教学的效果。
【案例一】《24时记时法》的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留意过商场或单位门口挂着的时间牌吗?
生:留意过。
/UploadFiles/keyan/2014/5/201405271711396797.doc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