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的独特性决定着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目中有人,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真正实现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而服务的目标。在2011版的数学课标中也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要为学生们提供适合他们的数学教育,就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基于他们的认知经验、能力水平、心理特点等因素来设计教学活动。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及日常的所听、所想谈谈我对“以学定教”的理解。
一、 基于需求,学有所用:
学生的学习应该是基于需求的学习,只有基于需求的学习才能激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以下是两位老师对于《认识负数》一课的导入环节,从两堂课的教学效果可以发现第二种教法更适应学生,更能激起他们在课堂中的参与性。
【导入A】
感知情境素材:
(1)本学期四年级转入了3人,五年级转出了6人。
(2)小明家8月份收入2000元,支出900元。
(3)小红暑假体重减轻1/2千克,小丽体重增加1/5千克 。
(4)在乒乓球质量监测中,一只乒乓球超出标准质量0.02克,另一只低于标准质量0.01克。
(5)放学后,小明和小力从觅小门口各自回家,小明向东走了600米,小力向西走了500米。
提问:你发现每组中两个数量有什么联系?
明确:意义相反的量。
提问:你还能找到像这样的信息吗?试着举几个这样的例子。
出示两地气温的温度计显示,提问:你能读出温度各是多少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