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方法指导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探索>>实践研讨>>文章内容
活动,我们准备好了吗(五年级)
发布时间:2014-03-2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李霞

 

一、教学目标:
1. 在完成方案表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进一步完善活动方案;
2. 对活动安排进行归类、整理,理清活动的顺序,活动前对整体安排、注意点有所了解和把握;
3. 增强小组活动中的分工合作能力、策划能力。
 
二、教学准备:
活动方案表、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周我们一起围绕生活中的常见材料,制订了活动方案,李老师看到大家针对各自想研究的问题,设计和安排了丰富的活动。我从中摘录了这样一些活动:
(黑卡纸出示6个问题)
查阅关于……的资料,
实验;
实地考察……的用途;
对……情况进行采访;
问卷调查……
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活动安排,你有什么发现吗?
在交流中及时调整卡纸,并出示:文献资料类、实验操作类、调查访谈类活动。
这几类活动我们在以前的研究中都开展过,接下来将进行小组的独立研究了,结合以前的研究经验,在后面的研究活动中我们分别要注意些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一下。
(二)活动注意点指导
1. 文献资料类
要对我们的研究对象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我们一般会开展什么活动?(查阅资料、实地考察……)
李老师这儿有四份文献资料,想不想知道它们是怎样收集来的?(出示资料)
请注意视频中这些同学的做法,想想他们做得怎么样。
视频出示:(甩手掌柜型、全盘照搬型、图书摘录、编辑打印)
指名学生点评。
我们在收集资料时还要注意一些什么吗?
老师补充:推荐网站;
如何准确找到资料?
①使用空格:与只使用单个查询词进行搜索相比,使用多个查询词搜索,不同词语之间用一个空格隔开,可以找到更精确的结果
②使用减号:如果你发现搜索结果中,包含了很多不是你想查找的内容,你可以使用减号去除这些查询词;(减号前面必须加空格)
③使用双引号:当你使用较长的查询词进行搜索时,搜索引擎会依据查询词的字符串做拆字处理。若你需要得到精确、不拆字的搜索结果,可在查询词前后加上双引号。
2. 实验操作类:
(指问题卡纸)有一组安排了这样一个活动:实验。
实验类活动我们以前接触得比较少,其实实验也是课题研究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出示PPT)它使我们的研究更科学,有时还能获得一些具体、有说服力的数据。除了实验以外,我们还可以安排一些能够提高动手能力的操作类活动。如,研究塑料这一组,就能利用废旧塑料瓶制作一些装饰品。(出示作品)
其他组根据你们的材料特点,是否也可以补充一些实验或动手操作类的活动?
小组讨论1-2分钟,交流。
相机小结补充:实验的常见类型有:模拟实验、对比实验、验证实验等等。
我们在活动的过程中会发现一些问题,在阶段交流中会受到其他小组的一些启发,这时我们就可以对我们的方案进行一些调整。
3. 调查访谈类
还有一类我们经常进行的研究活动:调查访谈类,像问卷、实地考察、采访等都属于这一类。进行这一类活动时要注意些什么?下面我们就来一次现场模拟。
(指问题卡纸)请大家就以校园纸张浪费情况为主题来进行一次采访,李老师给大家三分钟时间准备。
时间到,哪一组愿意来采访一下?
请其他组同学认真观看,看看他们:什么地方做得好,值得我们学习?什么地方还可以改进?
(预设:时间紧张,问题还没想好
分工不合理、明确,有点乱……)
相机提醒:围绕主题、注意礼貌等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他们组采访了老师,你们觉得还可以采访谁?
(采访学生、清洁工人、总务主任……)
采访的对象不同,获得的信息也会不同。所以我们在开展这一类活动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对象,进行合理的分工,如果需要外出还要注意安全。
4. 宣传推广类
出示(一到两份)方案表:如宣传减少白色污染,不使用塑料袋。
仔细看一下,与你们的活动安排比较有什么不同?
交流:我们可以怎样来进行宣传?
(预设:发宣传手册、画海报、网站发帖、向相关责任部门建议等)
这种宣传活动我们安排在什么时候进行比较合适?(研究活动结束后)
那其他活动呢?它们应该有个什么样的顺序?请大家在方案表上标一标序号。
出示一组,交流。
(三)小结
下周,我们就可以根据方案表的安排,开始第一个活动啦!
 
板书:
活动,我们准备好了吗?
文献资料类    多种渠道 整理提炼
实验操作类    科学探究 动手实践
调查访谈类    准备充分 合理分工
宣传推广类    形式多样 大胆沟通

教学反思:
学生的课题研究方案制订完成后,就将正式进入分小组研究阶段。五年级的孩子经过两年多的研究性学习,已经基本具备了进行独立研究的能力,不需要老师再扶着走。但在他们前期的研究过程中,肯定会存在一些问题或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在学生们独立开展活动前,教师需要再次针对他们活动时的一些注意事项进行讨论交流。正是出于这些考虑,我设计、执教了本节课,希望通过这样一节承上启下的课,使学生对自己的研究活动有更成熟的把握。
在上课前,我对学生制订的活动方案作了大致的了解,将他们的活动归纳为:文献资料类、实验操作类、调查访谈类。通过视频展示判断,学生能较形象地感知到收集资料的途径和注意点;实验操作类活动,在前期的活动中学生接触得比较少(这类活动是与学生的选题有直接关联的,这学期学生选择的常见材料这个课题就能很好地运用实验法进行研究),老师对这类活动也需要有专业的知识储备才能对学生活动进行引导,因此这方面的设计我做得还不太够,如果课堂中能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实验,可能他们的体验会更直观深刻;调查访谈类活动学生最常用,也最熟悉,所以这时的现场采访活动学生能较灵活地完成,同学在观看过程中也能较好地发现存在的问题,自我解决。
进行课题研究,有时就是为了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但以往学生到了研究活动结束,成果展示过后就完了,没有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我觉得五年级的学生应该具备这样的意识和能力,所以最后我补充了宣传推广类活动,引导学生开展类似活动,推广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学生在开始活动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事半功倍,老师上课也是如此。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