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学科育人:基于课程纲要开发的教学变革实践研究>>在线研训>>文章内容
“80%”与“20%”的非数理思辨
发布时间:2014-03-22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80%”与“20%”的非数理思辨

——《积极思考的力量》阅读随感

随手翻阅女儿书桌上《积极思考的力量》一书,便被封面上“80思考/20行动”所吸引。“不能思考者是傻瓜,不想思考者是顽石,不敢思考者是奴才。”引言中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的犀利道出了思考对一个人的影响:“我们每个人拥有两种最伟大的东西:思考与行动。你的思考决定了你的行动。”

《积极思考的力量》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研究中心资深教授阿贝·迪迈特(1865-1937)在积极思考领域的开山之作。迪迈特教授关于思考方面的著作被译成38种文字,尤其是《积极思考的力量》一书刚出版就脱销。本书鼓励我们将精力集中于目标上,消除自我限制的心理和消极的自我内心对话,以使自己获得超强的能力去应对生活中的艰难险阻,进而改变生活逆境步入成功殿堂。细细品读《积极思考的力量》,感受着思考对于学习、对于工作、对于生活的价值和魅力,感触颇深。

感触之一:用80%的思考策划20%的行动

“我们生活在一个弥漫紧张的世界。仔细分析那些工作效率高的人,发现他们都是以最积极而从容的心情进行工作,从而可以充分发挥自身最大的潜能。当你拥有平静的心灵,一股新生命的活力也会如泉水一样流进心中,带来无穷的斗志和向上的勇气,伴你走向成功。”仔细分析当今许多卓越的企业总裁(如我们大家熟悉的新东方总裁俞敏洪、阿里巴巴总裁马云等),他们大多具有积极思考的习惯,在企业经营中不自觉地运用了《积极思考的力量》中80思考/20行动的思考法则,他们“善于利用潜意识与创造性思考的力量,懂得心灵的平静在思考与行动中的作用”。他们严肃看待自己的目标,将思考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知道应该在什么事情上努力而不分散注意力。也就是说,他们习惯于用80%的思考去策划20%的行动,以确保20%行动的高效与成功,这是身为企业总裁的顶层设计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品质。因为对于他们而言,“一个好主意就是商机的所在,就是成功的所在,就是财富的所在。”因此,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投注的精力虽然与一般人差不多,但收获却比别人高无数倍。

由此引发我们对教学工作的反思与诘问。虽然备课与上课都饱含丰富的思考与行动,但毕竟备课以“思考”与策划为主,而上课则以“行动”(师生互动)为主。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一定懂得并舍得用几倍于上课的时间去备课即思考与规划:精心研读教材;认真分析学情乃至于进行必要的前测;基于知识结构寻找最佳的切入点与生长点;完成配套练习基础上的整体练习设计;情趣与理趣的有机融合;等等。真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课前80的积极思考必将赢得课堂教学的高品位和学生学习的高效能。事实上,很多令人赞叹、难以复制的成功教学,很大程度上源于教者课前长时间的思考与谋划。这也正是“可望而不可及”、“无法复制”最根本的原因所在。因为更多的教师因各种原因不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也就无从获得80思考/20行动所带来的成功体验,自然就缺乏激情与内需。

感触之二:用80%的行动实现20%的思考

与书中观点相悖的是,我们通常以为“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尤其我等出生不好、智商不高之人,总是不自觉地将“行胜于言”作为自己人生的座右铭,希望自己用80%的时间去践行自己的思考(目标)。曾经,当自己是反革命子女时,想着要以超出一般人80%的努力,才能为自己赢得与贫下中农子女一样的“入团”机会;曾经,当自己与中学教师同坐在数学本科自学考试辅导班时,又告诫自己必须以超出中学教师80%的时间,才能使自己与他们一样获得那梦寐以求的数学本科学历……当自己每每通过努力而如愿以偿后,便信奉了这条“颠扑不破”的真理。直到《积极思考的力量》走进我的思考,才为自己的幼稚与狭隘而汗颜。不过细细品来,如果说“用80%的思考策划20%的行动”的人是智者的话,那么“用80%的行动完成20%的思考”的人也不失为生活的强者。或许,生活中不仅需要智者的谋略,也需要强者的执著与坚守。

感触之三:“80%”与“20%”的非数理思辨

《积极思考的力量》强调了思考在生活中的重要和决定作用——“能使我们在面临恶劣的情形时仍能寻求最好的、最有利的结果,给你实现你欲望的精神力量、感情和信心,是迈向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这是无可厚非也的。现实中我们需要自觉应用“80思考20行动”法则并将此转化为一种精神力量,但千万不能将此作为拒绝行动的借口。事实上,在决策形成之前,我们需要用80%的思考去策划20%行动,而一旦决策形成进入操作层面,我们则需要用80%的行动践行20%思考。生活中,当我们面对各种复杂情景时,应该秉承“用思考去行动、在行动中思考”的积极态度,而不是等“思考”完全形成以后再行动,当价值取向确定以后,我们可以边实践、边反思、边完善,在实践中验证思考、磨砺思考、完善思考,让思考闪烁智慧的光芒,让思考真正成为行动的力量。

回溯自己从事学校管理从忙乱无序到从容淡定的成长经历,恰恰应验了80思考/20行动思考法则在“拯救自己”、“战胜不利”、“创造奇迹”中不可估量的作用。从“赢在中层”管理者研训计划的点状思考,到该计划“长程两段”、“统分结合”的综合策划;从“布置工作式”的办公会议,到“主题开放式”的行政例会;从平面散点的主题教育,到具有年段特点的“七彩童年”市活力少先队重点项目的创生;从绩效改革方案的反复商议,到岗位聘用方案出台之前的模拟测试及由此带来的一次性全票通过;从中层干部“三年一竞”的常规运作,到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的岗位竞聘和周岁礼赞;从毕业班教师参与中小衔接研讨,到“蓝色梦想”系列活动(教师“四个一”、学生“四个一”)立体多元的整体推进;从学校“走进异域”活动的初探,到集团内“双循环研究机制”的形成;从校内庆“六一”活动,到“让孩子舞孩子的梦”庆六一暨《新晨会》首发式走进奥体中心、4000余名来宾共同回味见证童年的多彩与欢乐;从集团的艰难起步,到十多项涉及学校管理、教师发展、学生活动等不同领域“人”与“事”积极互动中的文化渗透……无一不是“积极思考”的结果,但“积极思考”往往伴随整个活动始终,很难区分思考与行动“绝对值的大小,但用心思考毋容置疑地决定着成败,真所谓“心在哪里、智慧就在哪里、创造就在哪里”。

这,或许就是积极思考的力量所在。

 

【附】

从网上了解到,斯科特先生所工作的皮尔中心进行了一项研究,得出了积极思考者的十大品格特征

  乐观:在困难、挑战和危机面前仍然相信并期待着积极的结果。

  热情:具有很大的兴趣、干劲、情感和内在动力。

  信念:坚信自己内心、他人和超自然的精神力量在必要的时候会为自己提供帮助和指导。

  正直:做事诚实、公开、公平。按照自己的行为准则生活。

  勇气:即使是前途未卜仍然愿冒风险去克服恐惧心理的意愿。

  信心:对自己的能力、才能和潜力毫无疑问。

  决心:孜孜不倦地去追求一个目标、目的或者事业。

  耐心:愿意等待机会、有利条件和结果的出现。

  镇定:在困难、挑战和危机面前,天天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平衡的心态,花时间去反省思考。

专心:通过确立目标和优先项目来集中注意力。

 

                                                    王冬娟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