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小学数学单元结构教学及其评价改革的实践研究>>方案计划>>文章内容
2014课题计划:丰富内涵 深化研究 演绎结构教学变奏曲
发布时间:2014-03-12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2014年1月~2014年12月)
【背景分析】
2013,工作室以“成事成人”为价值追求,以核心课题“小学数学结构教学的实践研究”为载体,在有向、有序、有效的扎实研究中基本达成了工作室年度目标。一是在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中确立了目标,二是在子课题双向论证中明确了研究方向,三是在11次现场研讨中真切体验了“结构教学”的内涵特征和育人价值,伴随着研究的深化,成员的学科素养和专业素养得到了明显提升,也带动了成员所在学校和区域的课题研究。工作室还与庄惠芬工作室开展联合教研活动,应邀去金坛尧塘中心小学进行示范教学和专题报告,收到广泛好评。伴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问题也开始凸现出来:
1.现场研讨质量比较高,但点评内容与子课题核心变量和吻合度不高;
2.成员都比较优秀,但受个性差异和时间限制,难以满足每个成员的发展需求。
3.目前关于“结构教学”的研究成果、学习资源相对缺乏,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课题研究难以形成新突破。
为卓有成效地达成工作室三年计划制定的各项目标,现制定2014年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坚守“成事成人”的价值追求,紧扣结构教学核心课题研究,不断提升课题研究的自觉、能力与品质,力争在2013四大领域结构教学研究的基础上,从唱好“主题曲”转入唱响“变奏曲”,实现从“单一简单结构”到“多元复合结构”的新突破。
【主要工作】
1.核心课题层面:
(1)深化“结构”。继续深化核心课题“结构教学”研究,提升过程结构、方法结构在培养学生学科素养乃至综合素养中独特的育人价值;
(2)创新“结构”。尝试结构教学视野下“颠倒课堂”的“新结构教学”模式,落实“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程目标;
2.子课题层面:
(1)丰富“结构”。每个成员立足子课题参与现场研讨,体现子课题与核心课题的关联性,以及子课题研究的生长性;
(2)完善“结构”。各子课题及时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过程性成果,丰富成果结构,为中期评估做好准备。
 
 
1.泛在学习。数据时代,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取所需的任何信息。工作室成员要不断增强泛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涵养内功,积淀实力。2014,我们将创新“现场研究结构”,每次现场活动增设“泛在学习交流”板块,以此敦促并营造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专题学习。2013年,在全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比中,苏州市金一民校长的教学专著《融通·建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研究》荣获特等奖,工作室将为每一位成员购买这本专著并组织学习交流,并借助网络开展“主题读书漂流”,聚焦切磋话题,为研究提供针对性帮助。2014,工作室将组织成员参加省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大赛和评优课活动。
3.差异学习。一是新旧课标的差异对比学习,工作室成员要认真学习2013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并与原课标进行分析对比,进一步清晰数学课程的育人标准和目标定位,指导日常教学研究。二是学习《学科·育人》二实小校本学科指导纲要,与自己原有的思维方式和目标定位将进行对比,一方面提升对小学各年级数学标准的准确定位,一方面提出修改建议。三是借助工作室网络学习工作室成员不同子课题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交流思想,分享智慧,提升研究自觉,引领合作精神。2014,成员每人每月至少上传1篇论文(或阅读随感)。
二、
1.完善课题结构。在工作室核心课题引领下,每个成员的子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了调整的需求,需要及时更新和完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清课题网络,形成子课题与总课题在核心变量上的一致性,使子课题成为核心课题不同纬度“经”与“脉”的交互渗透与有机生成。
2.丰富内容结构。一方面要丰富原有“结构”纵向,提炼四大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不同知识结构教学的推进策略,横向,探索不同课型(新授课的教结构与用结构、练习课的教结构与用结构、复习课的教结构与用结构)结构教学的基本思路。另一方面要创新灵活“结构”,2014,工作室将在2013研究的基础上,增加“综合与实践”领域的结构教学研究,并尝试结构教学视野下“颠倒课堂”的“新结构教学”模式研究,探索“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个性化学习策略,既为面上相同研究兴趣的老师提供参照,更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和学养积累经验。
3.再塑研究结构。对内,与成员所在学校之间的联合研究。继续采用统分结合的研究范式,将成员基于学校的分散研究与基于工作室平台的集中研究有机结合,并着力于提升每个成员集中研讨“立足子课题日常研究的现场点评”能力,以此强化成员的课题意识,以及日常研究与集中研究互为资源、相得益彰的意识,以此加速子课题研究的不断生长与突破。对外,与志趣相投团队之间的联合研究。我们将邀请同课题研究专家(如金一民校长等)、同需求名师工作室等开展专题式的“室”“室”联合、“室”“校”联合教研,既寻求自身研究的新突破,又在更大范围内营造“结构教学”的良好生态
三、聚焦成果,为高效能研究丰实累进
1.清晰成果内涵。成事成人是本工作室始终坚守的价值取向,工作室的每一个成员都要树立起成事成人的成长目标,一方面全力推进课题研究,在各自的子课题研究方向不断形成新的突破,积累新的成果;一方面发现自身在研究过程中的专业眼光、专业能力和专业自觉, 在“人”与“事”的相互滋养和相互促进中获得专业成长的持续动力和自我超越的职业幸福。
2.及时梳理提炼。各子课题要养成及时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过程性成果的意识和习惯,聚焦核心问题,积累精品案例。一方面在梳理中提炼有推广价值的研究策略和成果,及时转化为在本校辐射的生产力;一方面在梳理和推广中发现新问题、提炼新课题,并自觉地创新思路、跟踪研究。与此同时,借助工作室平台进行互动研讨,促进校际之间研究成果的分享与转化,在更高的平台上建立起“让研究成为一种时尚、让创新成为一种习惯”的“文化场”。2014,工作室将组织成员个人成果交流,以此作为成员年度考核依据。
 
 
 
 
 
 
 
 
 
 
 
 
 
 
【附表一】工作室成员年度考核表
姓 名
 
学校
 
工作时间
 
获得荣誉(时间 级别 称号)
论文发表(时间 期刊 题目)
论文获奖(时间 级别/奖次 题目)
研究课
评优课(时间 级别 奖次 课题)
区级以上公开课(时间 级别 课题 评价)
工作室研究课(时间 课题 评价)
专题讲座(时间 级别 题目)
主持工作室活动(时间 地点 题目)
工作室网站维护
1.规定项目:上传论文( )篇   随笔( )篇   教学设计( )份   转载( )篇  
2.自选项目:其他上传资料(                          
             
 
【附表二】“结构教学”子课题更新一览表(红色为更新后的子课题)
 
子课题名称
责任人
合作者
1
结构教学视野下概念教学的实践研究
荆亚琴
龙虎塘实验小学
2
结构视野下小学数学核心知识引领作用的研究
 强
武进区星韵学校
3
结构教学与学生数学联想能力培养的研究
 燕
武进星辰实验学校
4
“结构教学”与学生学习品质研究
路叶娜
第二实验小学
5
基于“结构教学”的教学策略研究
杨文君
第二实验小学
6
结构教学视野下练习设计的研究
 丹
雕庄中心小学
7
基于“结构教学”的学生心智培育的研究
蒋敏杰
局前街小学
8
基于“结构教学”的练习设计研究
王素旦
湖塘桥中心小学
9
基于“结构教学”的课堂有效交往互动的实践研究
李小英
薛家中心小学
10
结构教学视野下课堂交往互动策略的研究
刘妍慧
实验小学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