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学科育人:基于课程纲要开发的教学变革实践研究>>在线研训>>文章内容
走进学生的同辈群体 体验共同成长的快乐
发布时间:2014-02-22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走进学生的同辈群体 体验共同成长的快乐

常州第二实验小学 唐燕萍

作为一名英语老师,因为任教班级多,且兼顾不同年级,自感如果不用心提高教学效率,那到头来肯定是自己落得心力交瘁,还体验不到职业的成就感与幸福感。所以,平时思索最多的是就是效率二字:教师的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效率……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生活体悟,个人觉得:在学习方面,最有价值的财富不是一张考卷的分数或一次测试的排名,而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很多时候,生活中的失败,仅仅是人们没有意识到,当他们放弃努力时,距离成功是多么的近。孩子的学习也一样,他们需要体验过程中的成就,看到继续前行的希望……而作为人师,能给与他们最大的帮助是激发心灵的力量。所以,我选择走近,读懂,融入……然后守候每一朵花的绽放。

(一)尊重孩子从感激开始

 身为英语老师,虽然有很多苦:任教班级多,孩子差异大,作业批改负担重等,但如果我们细细回想,其实孩子们回馈给我们的点滴幸福更多:在教室里批改作业笔芯没油了,一句谁有红色圆珠笔,借来用用?立即会引来学生争先恐后地回应我有”“老师,用我的,孩子的热情还不限于此,他们会以最快的速度从笔盒里找出笔,飞奔至你身旁,递给你。有几次,孩子看到我正埋头眼批作业,还非常周到的帮我卸去笔套再递给我,有的则是帮我把蓝色笔芯旋转到了红色……那一刻,我发现了孩子的心原来是那么细腻柔软。走在校园里,经常有学生主动问候老师早”“老师再见,配以问候的常常是那一张张表情生动的笑脸,有时心情有点低落的我看到这些笑脸立马感受到了温暖,再也不好意思继续僵着一张脸了……那一刻,我知道了微笑的力量。

 感受这些细微幸福的同时,我也在以另一个视角反思:为什么校园里经常看到的是主动问候老师的学生,很少有老师会先招呼学生,甚至有学生招呼老师时,有些老师一无言语回应,二没表情反应。老师去家访,学生会搬来椅子,而学生光顾老师办公室,却很少享受请坐待遇”……这样的为什么还有很多。也许,在校园里,课堂中,很少会有老师打骂学生,教师对学生显性的不尊重行为确实很少,但却不能因此说老师们真正平等地对待和尊重了自己的学生。作为幸福的感受者,我想最大限度地传递这些温暖。于是,在校园里,生性不喜打招呼的我也开始主动向学生打招呼了“Good morning###.You come to school early today.” “Good afternoon. ###.You have a book. Can I have a look? ” “Hi,###. You look nice today.”而且,我有意识地多跟那些平时在课堂上比较内向、害羞的孩子打招呼交流,我明显注意到她们那一瞬间由惊讶到惊喜的表情变化,那一刻我知道我的温暖送出了。孩子擦完黑板,我会由衷地说一句“Thank you.”再有孩子给我递笔,我会满脸感激地回应“You are so nice.”学生有事来办公室找我,有凳子的情况我都会邀请他们坐下说。(很奇怪地是孩子一开始都会坚持站着说,好像怀疑我的诚意。我知道其实他们是不适应。不过多来几次,像我的课代表啥的就知道我这绝对不是搞形式主义,是真心的邀请。)

(二)追求真正的师生平等

  尽管就一般情况而言,教师在学科知识、专业能力、认知水平等方面的发展远在学生之上,但就人格来说,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感情上应该是平等的朋友,在学习知识、共同探索的路上应该是平等的志同道合者。而平等只能通过平等的方式来培养和熏陶。

 当我的课代表或小助手为我收集作业本,一路小跑送到办公室,我会回应热情的微笑,说上一声今天作业收得好快哦,辛苦你们哦;当学生有疑惑时,为了更好的沟通,我常走至他们身旁,采取半蹲的姿势说话;有拖欠家庭作业的学生把作业本递给我时,我也学会克制怒气,幽默地说一句你的任务完成啦?好,我也一定完成你交代的任务,认真批阅。其实,我们的冷漠无情和讽刺挖苦只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当我们以一颗平等的感激之心和学生相处,理解他们,欣赏他们,会发现我们对他们的态度就像镜面效应一样,也折射回他们的友善和积极。

()建立学生需要意识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提出,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含有欣赏赞美的意思,是指肯定和认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需要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和肯定。奥苏伯尔指出,学校情境中,如何促使学生把自己的行为指向学习的需要和动机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而且,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这三种成分在个体身上的比重会有所改变。其中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赢得长着的赞许和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求得学业成就的需要。学生如果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赞许,就会下意识地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老师的期望和标准,因为他们希望进一步得到老师的赞许和肯定。老师如果清楚知道学生缺少什么,需要什么,然后通过一定的形势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自觉度和积极性,让学生专注于自己的学业。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后的作业批改中,我都尽可能多发现孩子的进步或用心,充分肯定,如我发现学生甲上课倾听不错,但发言声音太小,不够自信,于是我前期铺垫引导:###倾听非常专注,发言质量很高,如果能更大声点,就会有更多同学听到成为你的粉丝了。接着抓住机会肯定进步:哇塞,我太高兴了,###发言不仅保持高质量,还突破了自己的发言音量,继续保持,千万别让我们失望哦。有一次,我发现本来书写很糟糕的学生乙那一次的作业写的比以前工整很多,我当下在本子上写了一大段话,有我的惊讶与欣喜,更有我的肯定与期待,这之后的几天作业,他每一天写的都很用心,虽然书写水平跟其他同学比还有差距,但我肯定他自身的投入与进步,每天也坚持在他作业本上留言写下我的感受与对他的鼓励,自那以后,我发现本来写字很不投入的他在对待英语书写时,多了一份用心。以上只是个别事例,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更多的学生在赏识教育中,增前了自信心,获得勇于挑战自我,不断进取的勇气和动力。

 常听人说,现在的孩子真的很幸福。可在走近孩子,了解他们的过程中,我发现其实不然,一谈到学习,他们都苦恼过,痛苦过。各种课业的压力已经使他们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一种折磨。每个孩子从内心都期待外界对他们学习行为的认可。学生需要老师的鼓励、表扬和欣赏。这种称赞让学生感觉到一种安全,让他们能没有顾虑地投入学习的全部过程。    

我想我能为他们做的,就是营造自由平等的氛围,多关注他们的心理需要,多鼓励和表扬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他们安全感,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的更大热情。我快乐地教,他们快乐地学,最后我们一起快乐地成长,是我的心愿,也是我不懈努力追求的方向。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