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小学科学概念课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总结提炼>>文章内容
阶段小结(2013.09---2014.01)
发布时间:2014-01-12   点击:   来源:   录入者:谭夏

本学期,科学组紧紧围绕《小学科学概念课型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以《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新基础”教育》为理论指导,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落实理论,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开展了很多研究工作,形成了一些教学有效的教学策略。现总结如下:
一、 深入解读教材,确定教学目标
    我们对苏教版小学科学概念课型做了纵向和横向的归类统计,用表格的方式进行了整理。我们在对教材进行分析时,从整个单元的内容出发考虑,横向分析本节课在单元中所起的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纵向来看,这节课属于哪个内容范畴,和前后知识有哪些联系;再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丰富阅读资料,做好课前准备
     为了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知材料,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老师在课前可以先布置相关作业。教师可以给学生准备问题卡,调查学生对内容的生长点、兴趣点在何处,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在教学《细菌和病毒》时,教师课前给学生布置相关作业:收集有关细菌的资料,填写问题卡;调查哪些疾病是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上课时,再做好汇总资料,分类整理、分类信息、获取信息的方法。
三、加强教学研究,形成概念教学的方法
    在几次概念教学探讨中,形成了一些指导策略:
   1.创设情境,呈现学生的原有认知
   (1)猜谜激趣,带入情境
   (2)创设问题,引入情境
   2.倡导体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3.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概念理解能力
   4.联系生活,提升阅读的应用能力
四、课题研究问题。
    在研究实践中,我们还发现不同的知识序列,生理课型的教学指导
策略也略有不同,但我们的研究还只是针对具体的某节课,还没有形成一般的研究策略,还需要在下学期的实践中,进一步地研究实践、归纳总结。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