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小学数学单元结构教学及其评价改革的实践研究>>总结提炼>>文章内容
2013课题总结:且行且思:我们在“结构教学”研究之路美丽行走
发布时间:2013-12-26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很欣赏这样一段话: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时光荏苒,我们这一群有着共同理想的同伴携手前行,记忆深处的涟漪从心底荡漾开去……
 
1.理论学习,聚焦课题有效突破。本届工作室的研究课题“‘结构教学’视野下的实践变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是第二届工作室课题“小学数学单元结构教学及其评价研究”的延续和深化。对于第三届工作室成员而言,“结构教学”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为了提高工作室研究的质量和品位,领衔人提出了“涵学习之风,厚理论底蕴”的工作目标,要求老师们重点学习《小学数学结构教学的思考与实践转化》一书,并采用研读结合的方式,通过自主学习、QQ读书漂流、现场研讨等多种方式,变单纯输入为思辩品味,在反思互动、实践验证中形成对“结构教学”的理性认识,提升了工作室成员对“结构教学”的内化力、转化力、反思力和敏锐力,“结构教学”的思想在工作室成员的心底扎根、生长。一学期来,工作室成员在各级各类教育评比中多次获奖(另附)
2.课题申报,基于目标突显个性。工作室成员在一线教学能手,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既拥有自己的研究兴趣,也存在不同程度和领域的困惑,他们怀揣对教学改革的执着和解决问题的需求走进工作室,期待通过研究引领专业发展、解决实际问题。基于此,工作室要求每个成员在“工作室总课题”与“个人研究方向”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确立研究子课题。领衔人认真阅读子课题并与成员进行面对面的论证,引导成员进一步清晰子课题的核心变量和研究目标,确保课题研究既能在不同领域合理“布点”,又能最大限度满足个体研究的兴趣与特长,确保工作室总课题与成员子课题的相得益彰。

 

 
子课题名称
责任人
合作者
1
结构教学视野下数学概念教学研究
荆亚琴
龙虎塘实验小学
2
结构视野下小学数学核心知识引领作用的研究
 强
武进区星韵学校
3
结构教学与学生数学联想能力培养的研究
 燕
武进星辰实验学校
4
“结构教学”与学生学习品质研究
路叶娜
第二实验小学
5
基于“结构教学”的教学策略研究
杨文君
第二实验小学
6
结构教学视野下练习设计的研究
 丹
雕庄中心小学
7
基于“结构教学”的学生心智培育的研究
蒋敏杰
局前街小学
8
基于“结构教学”的练习设计研究
王素旦
湖塘桥中心小学
9
基于“结构教学”的课堂有效交往互动的实践研究
李小英
薛家中心小学
10
结构教学中学生分享品行的研究
刘妍慧
实验小学
 
1.集中研究,提升结构教学的研究品质。每月一次的集中研究是聚焦问题、集中研讨、形成有效突破的重要载体。为了提升研究的质量,工作室提出了现场研讨“三对接”的要求——教学内容与知识结构对接、研讨主题与课题变量对接、研讨发言与研究方向对接,一方面聚焦研究内容,从两个纬度展开研讨——纵向:研究知识的长程结构、目标递进和学生的素养提升,横向:探索知识的相互渗透、方法融通和学生的年段特点;另一方面创新研究策略,采用“质疑回应互动制”推进研讨——执教者说课反思提出新问题、参与者点评重建回应新策略,加速成员在自身研究专项的有向深化和突破,促使不同领域的研究成果在过程中的及时打开与辐射。而领衔人会对每一位成员的发言作点评,引导成员自觉锤炼现场学习力和即时回应力。本学期,工作室重点在数概念教学、规律探究和图形复习课的结构教学中形成了新的突破,成员对“结构教学”的价值也有了真切的体悟。
“结构教学”能帮助教师整体把握学习内容,通过有效地整体性设计,使相关知识呈现有机关联。而基于“结构”的教学,能切准知识的“生长点”和“延伸点”,有效激活相关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整体发展,在“教结构——用结构”的过程中,对学生“心智”发展施以合理的教学影响,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蒋敏杰)。(附每月活动的研究信息)

 

时间
活动主题
研究课课题
执教
开放对象
2012.12
“分数认识”结构教学研究
《认识分数》(上)
《认识分数》(下)
刘妍慧
荆亚琴
龙虎塘小学数学组
工作室编外人员
2013.1
复习课结构教学研究
《 多边形面积计算总复习》
《长、正方体总复习》
路叶娜
张丹
雕庄小学数学组
工作室编外人员
2013.3
“找规律”结构教学研究
《 和与积的奇偶性》(五上)
《找规律(图形覆盖)》(五下)
许强
陈燕
星辰学校数学组
工作室编外人员
2013.4
“分数意义”结构教学研究
《认识分数》(三上)
《认识分数》(三下)
《分数的意义》(五下)
王素旦
瞿雯洁
曾亚红
全市数学教师
市“同课异构”活动
2013.5
“图形计算”复习课结构教学研究
《周长与面积的复习》
《圆周长的复习》
杨文
谢忠恕
二实小集团数学组
工作室编外人员
2013.6
“结构教学”课题研究总结交流
总结交流课题研究成果,创生新问题,明确后续研究新方向
王冬娟
(主持)
 
2.分散研究:加速结构教学的研究进程。为加速工作室课题研究的进程,促进研究进入日常化,我们建立了工作室QQ群,并通过现场研究的“三个前移——教学设计前移、校内研讨前移、在线交流前移”引导工作室成员进行日常的交流切磋,我们倡导现场执教者与工作室每个成员的“同步思考”,即现场研讨内容公布后,每个成员自主进行同步设计、在学校同步实践,并在QQ群里及时分享个体研究的点滴成果和教训,为执教者的教学设计提供更多的可供借鉴的资源,引导工作室每一位教师将研究之根扎向日常,带着自己实践后的新思考走向集中研讨现场,确保现场研讨活动呈现更多的精彩、提供更有价值的议题,进而加速研究进程,使课题研究在时空上向日常弥漫、在品质上向深度漫溯。
三、内外联动,在个体与群体的资源整合中提升价值
1.对内:与成员所在学校之间的联动。一是日常研究带动,工作室成员充分发挥自己的岗位优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等),根据工作室现场研究内容前移的特点,带动所在学校数学教研组相同内容的校内“结构教学”实践研究,并将现场研究资源转化为回校以后的重建资源,主动进行二次重建,形成校本经典案例。二是集中研究联动,工作室将每月集中研讨活动根据区域循环布点,每次现场研讨均与工作室成员所在学校的数学教研组进行联合教研,在互动中解疑答问、同生共长,使工作室每月一次的集中研究转化为“室”与“校”之间的联合教研活动(见上表),促进校际之间研究成果的分享与转化,提升课题研究的过程价值。
2.对外:与相同志趣团队之间的联动。自上届工作室研究成果《小学数学结构教学的思考与实践转化》出版以后,得到面上一线教师的高度关注,目前,已经有近40多所学校自主开展结构教学的研究。因此,本届工作室的课题研究不仅承载着两届工作室成员、也承载着志同道合者的梦想与希望。因此,工作室主动吸纳有需求的教师个体(另外50多名因名额限制未能走进工作室的教师)参与研究,以在更大范围内营造“结构教学”良好的研究生态。据不完全统计,本学期有10学校的数学教研组和15工作室编外教师参加了工作室现场研讨活动(不含与市级同题异构整合的活动)。
四、下学期重点突破
1.完善交流平台,加速网络资源互动。克服一切困难,尽快完善工作室网页,并专人负责管理。号召工作室成员尽快将自己撰写的教学设计、制作的课件、案例反思、教学论文、教学经验总结以及学习随感等及时上传至工作室网页,实现资源共享。
2.强化日常带动,满足教师发展需求。工作室成员根据自身发展规划,选定有共同研究方向的同学科青年教师作为培养对象1-5人,开展“结构教学”的日常研究,更好地发挥工作室的辐射作用。
3.关注强强联动,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工作室将形成每学期一次联动研究,邀请有共同研究志趣的工作室开展同课异构、学术沙龙、课题交流等研讨活动(如庄惠芬工作室、姚灵娣工作室、徐青工作室、郭新华工作室等),为全市教育教学改革做出更大的贡献。
     行者无疆,追求无限,我们将保持名师工作室的行走姿态,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在通往理想彼岸的修炼中,且思且行,且行且思,获得生命的充盈和成长的幸福!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