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学科育人:基于课程纲要开发的教学变革实践研究>>课题管理>>文章内容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2013学年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13-09-02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2013.9——2014.6

【现状分析】

    发展优势:集团办学从合作走向一体化,在集团领导的整体策划引领和部门同志的通力合作责任承担下,集团各项工作逐渐实现了从“形”的统一到“神”的融合:统一组织管理、统一课程设置、统一教师研训、统一教学秩序、统一质量评价,统一绩效考核。两校区教学常规井然有序,课程建设合理统分,学科教研日常有效,调研机制稳中求新,学籍管理科学规范,各学科在集团规划的引领下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课程管理与研究部各项工作正朝着有向、有序、有节、有效、有品的态势迈进。

潜在问题:在追求集团一体化办学品质的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一些潜在的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一是常规管理方面,虽然统一了要求,但具体执行还不够到位。二是教学研究方面,集中活动教师的奔波劳累不仅带来情绪的波动、也影响着活动质量的提高。三是质量监控方面,前期有整体策划,过程有规范执行,但后续对质量缺乏多元、有力的跟踪分析,对教学的指导价值还没有充分挖掘。四是教师队伍方面,教师整体步入中年,专业稳定成熟但冲劲不足,部分教研组长新聘上岗,缺乏管理经验。

【指导思想】

继续深化集团一体化管理,自觉开展“生命·实践”合作校研究,有效实施“十二五”课题研究,在集团发展规划的总体引领下,基于未来谋发展,立足现实寻突破。创新思路,变理想为目标,用研究成就集团品牌;克难求进,变问题为课题,用研究解决教育难题,向科学要质量,向简约要效率,在研究中突破,在创新中发展,提升集团课程建设与管理的品质。

【重点工作】

一、扎根常态教研,铸质量之魂

   1.“十二五”课题深入研究,引领成长

立足前期单元整体结构教学的思想,课题组全面启动各年级校本纲要的撰写,边撰写边实践,在实践中逐步检验学生能力结构目标确立的准确性,不断丰富单元教学内涵,拓展研究外延,探索有效的培养策略,以此重构小学数学课程形态。本学期我们将继续以十二五课题为抓手,在前期尝试摸索的基础上,对文稿进行阅读、学习、把关整体提升,并在实践中检验内容确立的准确性,提升《数学校本学科指导纲要》在指导日常教学研究中的导向作用,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2.“微课题”扎根落实,提高质量

基于“健美课堂”评价细则的完善和实施,每一位教师根据实际提炼影响质量提高的因素,形成“微课题”。研究的策划、实施、跟踪、反思成为每一位教师个体的创造,变集体合作性研讨为个体特色化创造,变专题研讨为为教师全员日常化的教学行为,实现教学常规和教学质量的新突破。课题组将跟进式调研,利用每月健美课堂展示活动,了解实施的具体状况,分享智慧放大价值,实现教学视域、思维方式、教学策略、教学研究能力的攀升,初步形成富有个性的班级、年级、学校特色的数学文化氛围。

3. 课题组、学科组活动群体策划,形成序列

针对校区文化、教师素养的差异,课题组、学科组开展统分结合、错层交互的教研活动实现了日常教研方式在传承中的创新。研究方式的变革不仅提供各校区、各年级、各梯队教师研究的时空,且增加了教研组组内和组际的互动,促进了教师内部优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本学期,将组织教研组交流前期运行的经验和不足,群策群力,加强规范引领。每月四次活动安排:周年级教研组学习(新基础理念、学科纲要)、集体备课,骨干教师轮流导读基本课型;第二周年级教研组单元整体教学课堂研讨(包括由中年特色教师领衔的跨层组合项目团队轮流展示健美课堂);第三周学科组单元整体教学课堂研讨,由各教研组轮流承办基于课程纲要开发的教学实践研究活动;第四周常规调研,各教研组长根据期初计划进行调研。

    4.形成研究品牌,各学科校本指导纲要历经三年的研究已初步形成,受教材修改进度的制约,本学期《语文校本学科指导纲要》《数学校本学科指导纲要》将先行出版,这既是“十二五”课题研究的显性成果,更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保障,《纲要》的诞生见证了一线教师成为课程执行者和创造者的时代要求。既要研究各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更要从人的生命成长的视角研究各学科在育人中的综合效应。

五、加强队伍建设,清质量之源。

1.学习,与时俱进。课题组充分利用校内外学科改革资源、信息数据资源、专家教师资源等,强化学习培训。课题组将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应用作为重要的培训内容,让技术推动学习,建立数据时代学习研究新秩序。在可能条件下争取各方支持,尝试E学习实验研究,引领教师用科学提升质量。

2.管理,过程培训。建立课程建设与研究部相关领域(课程部长、课题组、教研组长、教研组)QQ群,完善学校平台功能,使各类管理信息在集团内畅通无阻;新任教研组长加强过程培训,清晰岗位职责,在履职的过程中提高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建设教研组文化,加速组内教师的融合,引领教研组的发展。

3.绩效,引领发展。倡导“纵向比发展,横向比贡献”,各梯队教师有清晰的发展目标,针对所制定的个人发展三年规划进行自查自省,调整发展路径和策略。学科组完善教学质量和教科研考核评价标准,提高教师质量意识,用数据说话,从纵横两个角度进行比对分析,真正做到结果与绩效相挂钩,以此引领教师关注个人专业发展。

    2013.9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