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学科育人:基于课程纲要开发的教学变革实践研究>>在线研训>>文章内容
情理韵并重,让古诗活起来
发布时间:2013-05-14   点击:   来源:   录入者:毛鸣臻

今天有幸听了赵树建老师执教的《石灰吟》,通过听课评课,感慨颇多,收获颇多。想起本学期开学初,我也曾执教了古诗《春雨》,也有很多的问题,同行和同事也给予了许多中肯的评价和建议,结合这次的听课活动,说说我的感受。

一、古诗要明意

古诗的体裁特征明显,言有尽而意无穷。通过寥寥数语,表达的意思却非常丰富和复杂。对学生来说,古诗要明意,但是这个“明意”不是逐字逐句的解释,而是结合诗眼,以诗眼而把握全局、把握全诗。如《春雨》中,应紧扣“好”字,将春雨的润物无声,春雨的及时和善解人意融入其中。而《石灰吟》,则重点紧扣“清白”二字,深入解读这个词,结合诗中的“千凿万击”“粉骨碎身”等词延伸“清白”的外延,挖掘“清白”的内涵。通过诗眼统领全文,把握全诗,深入理解诗意,从而达成对古诗主要意思的把握,提升学生对古诗的领会与感悟。

二、古诗要入情

言为心声,特别是像《石灰吟》这样的托物言志的古诗,诗不离情,情不离诗。通过整体把握全诗,感悟诗情,同时,可引导学生丰富课外阅读,通过对人物的身世、经历等的初步了解,感知古诗的写作背景,使学生更投入地了解古诗所要表达的情境。如写《春雨》时,陕西正经历大旱,而杜甫由此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一场春雨,带给杜甫的不知是一场普通的甘霖,而是一场告别流浪生涯,重新过上安定生活的心灵之露,由此,对《春的雨》中的这场“好雨”,学生会有更深入的体会。

三、古诗要讲韵

古诗的体裁特征明显,语文课要上足语文味,既要有人文情怀,也不能忽视了语文的工具性。在课堂上,低年级可以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古诗的特点,如押韵等。高年级则可以侧重于古诗遣词造句的理解和运用。古人写诗讲究推敲,古诗流传千年会出现不同的版本,各版本之间可能有一字或数字之差,可以作为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去细细品,从而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而运用有更深一层的掌握。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