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学科育人:基于课程纲要开发的教学变革实践研究>>课题管理>>文章内容
小学美术“设计.应用”领域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究
发布时间:2013-05-13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附件5

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中期评估表

 

 

 

 

 

 

 

 

 

                                            

 

                                   

 

        小学美术设计.应用领域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究       

 

                                 

 

负责人所在单位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201211                   

       

            2014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20111月制

 

一、课题组核心成员(不超过10人)研究概述

姓 名

           

 

雍晓燕

《适合纹样 》全国第五届电子白板教学大赛  二等奖                 2012.05

《借助作业载体,架构美术和生活的桥梁》天宁区教海探航二等奖      2012.05

小学生纸版画创作教学之策略初探》天宁区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      2012.11

《立足生活实际,有效开放作业形式》发表于《读 写 算》    201224

 

 

 

《你会设计邮票吗》第五届全国电子白板教学大赛一等奖              2012.05

《交互白板让美术课大放异彩》天宁区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            2012.11

《让板书成为美术课堂上绚丽的艺术》天宁区教海探航一等奖          2012.05

《巧用电子白板 构建创造的美术课堂》发表《东方青年》教师  2012年第2

 

 

 《相同图样排排队 》全国第四届电子白板教学大赛二等奖            2011.05

《学生立场:绽放课堂精彩的源泉》2011省“师陶杯”论文评比二等奖 2011.11

《让教学示范成为美术课堂的一抹亮色》天宁区教海探航二等奖        2012.05

 

缪勤丹

捕作动态   凸显精彩 》发表在《美术教育研究》  20129(下)

 

 

《涓涓细水  源渊流长》发表在《教育界》          2012年第31

 

 

 

 

 

 

 

 

 

 

 

 

 

二、课题研究进展情况(研究什么问题;怎样开展研究的;问题解决的程度如何。限2000字以内)

()研究背景及研究问题

美术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它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小学美术教材中“设计.应用”领域教学内容尤其体现了美术和生活的联系。教学需要围绕一定的目标和用途来进行设计制作,制作的材料来源于生活,最终设计的作品要运用、装饰、美化到生活中去。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依赖教材,教学脱离生活实际,忽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教师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束缚了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的教学方式机械模式化,缺少针对性教学。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将美术和生活相联系?如何最大化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怎样的新尝试?立足生活,探究小学美术设计.应用领域教学有效策略成了我们课题研究的关键内容。研究目标如下:

1.在教学中如何将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激活学习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2.形成关于“设计.应用”领域教学的有效策略,并逐步形成精品课例及研究论文。

3.注重美观性与功能性相统一的评价标准,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以致用”学科价值的认识。 (二)研究过程

1.调查分析现状

在确立研究课题目标和内容后,我们首先进行了一项关于小学美术“设计应用”领域教学中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状态的调查,结果如下:

1)教师的教学方式:在“设计.应用”领域的教学中,很多教师教学过于依赖教材,脱离生活实际。教学中重视技能、技法的传授,并采用直接示范的方法,讲授设计制作的过程。很少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较少。

2)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作业直接参考或改编老师示范和书本范例的人较多,在学习中缺乏主动参与和主动探究的过程,使得很多作业虽然工整漂亮但却整齐划一,缺少生命活力。学生作业的材料、形式单一,评价没有很好结合生活实际开展。  

2整理疏通教材

1)系统梳理教材内容。课题组将1-12册小学美术教材中,所有涉及“设计.应用”教学的内容选择出来,并按年级进行整理,分析每一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使教材纵向和横向联系一目了然,帮助教师能较好地把握教材前后关联和内在的递进关系。

2)确定年段教学目标。以低中高三个年段分类,将每一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和每一年段整体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进行分类整理,使教师对这一教学内容有个整体的概念和全局的把握。

3.注重理论学习

为了加强课题组教师对“设计.应用”领域教学特点的理解和理论学习,我们针对性地研读《美术课程标准》和《美术课程标准解读》等理论书籍。通过参加2011国培----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学习到很多美术教学新课改经验和美术教学新方法,不断开阔视野。为顺利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4.教学策略探究

通过一年多来的研究,我们在“设计应用”领域教学中形成以下教学策略:

1)策略一:开放作业形式,激活学习资源

新课标指出:开展“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要从生活“实用”中先学习。所以我们在进行正式的课堂教学之前,会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开展课前的预习,引导学生围绕下一课学习的主题和作业的内容进行个人或小组的体验活动。通过生活调查或网络资料收集,来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使固定的、被动的教材内容活起来,使教学内容成为开放的,具有趣味的,充满活力的各种学习活动,从而开阔学生视野,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各种方法来进行大胆地创作。更好地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一种资源的合力,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策略三:合理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还创设多种形式的趣味情境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反应,唤起学生学习的内需。使其对教学活动产生兴致,并积极主动地参与,从中体会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通过在“故事情境”和“游戏情境”中引导学生“想一想”“”“猜一猜”“比一比”“演一演”等环节,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学习美术的乐趣。

3)策略二:优化教学示范,激励学生创作

“设计.应用”教学领域有较多关于设计方法和制作方法的学习,技能技法的学习在这一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学中教师对技能的示范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对技能的掌握。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示范的作用,激励学生创作,我们采取:“重点突破”示范法、“化整为零”示范法和“针对修改”示范法。期待在解读教材重点的基础上,把握示范的重点和难点,给学生针对性的学习;并通过分步、分解的示范让学生敢于挑战新知识,轻松掌握新知识;最后通过教师个体或全体的针对修改示范来使新学知识达到有效的质量提升。

4)策略四:巧用信息技术,激增教学效率

新技术使我们的课堂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我们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示精美作品,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并及时配合教学内容进行赏析;借助新技术强大的功能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的动画、声音、色彩深深地吸引学生,有效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阶段研究成效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与实践,我们在小学美术“设计.应用”领域教学中尝试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师、学生、课堂都在发生着变化。

1)学生:增强了主动性与创造性。课前、课中、课后,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对“设计·应用”领域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能主动学习,大胆尝试,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作品。并在各级各类绘画比赛活动中获取优异成绩。其中国家级奖项25人次,省级奖项2人次,市级奖项46人次。

2)教师:注重了教学的生活性和趣味性。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将书本联系生活,开放作业形式,激活学习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不断探究教学策略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新的教学思维和方式。形成丰富的教学反思和论文,其中6篇研究论文获奖、4篇论文发表。

3)课堂:体现了开放性和互动性。教学中不断优化教学示范,提高课堂效率;尝试运用新技术、新媒体的多种功能使得课堂资源更为丰富,交互更为便捷,课堂教学取得突出成绩。以点带面,逐步构建灵动、开放、高效的美术课堂。20114月开展课题研究以来,获得全国电子白板教学一等奖1人,2等奖2人次。

(四)后续研究的思考

现在的美术教学中还依赖习惯性的课型操作,没有根据不同领域教学内容的特点来进行课型的设计和划分。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们要不断拓展“设计·应用”的领域的思考,尝试开发新课型,形成新策略。

三、取得的阶段成果(包括出版、发表的成果、已产生的实践反映及专家、行政领导的评价等。已发表的论文,请注明发表的时间及刊物)

课题研究一年半时间来,课题组全体成员认真贯彻课程标准,积极投身实践探索,完成了预定的目标任务,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论文发表

1.雍晓燕老师撰写《立足生活实际,有效开放作业形式》发表《读 写 算》 2012年第24

刊号:CN42-1078/G4 ISSN-1002-7661

2.缪勤丹老师撰写捕作动态 凸显精彩 》发表《美术教育研究》  2012.9(下)

   刊号:CN34-1313/J   ISSN 1674-9286

3.朱茜撰写涓涓细水 源渊流长》发表《教育界》201211月第31

   刊号:CN45-1376/G4  ISSN-1674-9510

4玥撰写《巧用电子白板 构建创造的美术课堂》发表《东方青年》教师 2012年第2

刊号:ISSN 1671-0339

二、教学论文获奖

1.雍晓燕《借助作业载体,架构美术和生活的桥梁》天宁区教海探航二等奖        2012.05

2.张灿《让教学示范成为美术课堂的一抹亮色》天宁区教海探航二等奖            2012.05

3《交互白板让美术课大放异彩》天宁区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               2012.11

4.张灿《学生立场:绽放课堂精彩的源泉》江苏省“师陶杯”论文评比二等奖      2011.12

5.雍晓燕《小学生纸版画创作教学之策略初探》天宁区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        2012.11

6《让板书成为美术课堂上绚丽的艺术》天宁区教海探航一等奖             2012.05

三、教学课例获奖

1.《你会设计邮票吗》“第五届全国中小学电子白板”教学课例评比一等奖

2《适合纹样 》“第五届全国中小学电子白板”教学课例评比二等奖

3.《相同图样排排队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电子白板”教学课例二等奖

四、形成有效教学策略

1.开放作业形式,激活学习资源。

2.优化教学示范,激励学生创作

3.合理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4巧用信息技术,激增教学效率

 

四、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一)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随着课题研究不断向纵深推进,一些实际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让我们必须严肃地面对并进行及时的反思。

1理论学习缺乏深度广度。目前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学习主要依靠《美术新课程标准》和《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还要扩展理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针对性地加强关于小学美术设计应用领域的理论学习,使研究实践建立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上。

2研究活动缺乏日常积累。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很多时侯我们还是在为了课题而活动,为了课题而思考,活动中教师会围绕课题研究内容展开讨论和思考,但到日常教学中又不能和课题研究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得课题研究孤立化,缺乏日常积累。后续的研究中,我们要密切结合日常教学,开展常态研究,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教师提升缺乏高位引领。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还沿用课题研究的一般手段,调查、对比、收集整理等,创造性不够;对课题推进中的问题缺乏敏感度,不能及时进行归纳提炼,需要专家的力量的进行指导与引领。

(二)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为了加强课题组教师对“设计.应用”领域教学特点的理解和理论学习,我们特地从网上购买《小学美术教学策略》和《怎样上好“设计.应用”课》等专业性强、针对性准的理论书籍学习,对所研究的领域进行更深入地了解,筑固理论基根。

   2.扎根实践研究。在日常教学中,鼓励课题组每位老师都带着研究任务,有目的,有计划的在日常开展研究性教学,并注重日常收集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及时反思总结思考方法。

   3.构建互动网络。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我们将借助网络平台开展教师之间互动,或者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形成研究资源的灵动性和开放性。

五、下阶段研究计划及确保最终成果的主要措施

(一)下阶段计划

1.积极开发,利用网站资源。

丰富和完善课题网站平台的资源,尽力成为课题组和美术教师的一个动态工作站、成果辐射源和资源生成站,为美术教师研究与培训提供平台。教师的相关材料如心得、反思,教师阶段成果及时上传。

2.深化研究,提炼教学策略。

通过前一阶段的研究,已初步形成一些策略,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炼。美术教学中,四个教学领域却还笼统的用一种常规教学课型在实践,还没有根据不同领域教学内容的特点来进行课型的划分和设计。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们要针对所研究的领域进行新课型的开发和尝试。争取在所研究的教学领域有新的课型突破。

3.及时总结,形成阶段成果。

开设一些精品课,形成研究论文集和反思案例,不断完善研究总结 ,形成阶段性的成果,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辐射与推广。

(二)主要措施

1.将课题研究渗透在日常教学中。紧紧围绕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结合日常教学中相应教学内容开展工作,将研究落实在课堂,将思考落实在日常。

2.将策略开发贯穿于课堂实践中。围绕课题研究内容,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开发和尝试不同教学策略,以探究的教学策略实施于课堂教学,并及时反思教学问题、总结教学经验,归纳各种教学策略的特点和适用的范围,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关于小学美术“设计.应用”领域教学的有效策略。

3.将质量提升融入到师生发展中。在课题研究实践中,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心态不断深入地思考教学中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为研究目标,实现在研究过程中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六、评估小组意见

 

 

 

 

 

 

 

 

 

 

 

 

  

所 在 单 位

 

 

 

 

 

 

 

 

 

 

 

 

 

 

 

 

 

 

 

 

 

八、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估意见

 

 

 

 

 公章             负责人签字(盖章)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