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小学数学单元结构教学及其评价改革的实践研究>>理论链接>>文章内容
吴亚萍教授:小学数学教学的变革策略
发布时间:2013-05-12   点击:   来源:转载   录入者:吴亚萍
一、“长程两段式”教学策略。
从广义上说,“长程两段式”是一种教学思想。期望教师改变以往数学教学中“求近不求远”的急功近利的行为,以培养学生的长远目标为前提,在数学学科的整体结构、特有的育人价值思考和认识的基础上,把长远目标划分为各个年段的具体目标,进行有层次的整体设计。具体地说,就是把整个小学阶段划分为两段,教学的前段(低年级段)重意识与习惯的建立,教学的后段(中高年级段)重在具体情境中的自觉与灵活运用,学生才有可能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向着期望的目标逐渐成长和发展。
从狭义上说,“长程两段式”是一个教学策略。期望教师改变原来数学教学中一个知识点、一个例题、一组练习“匀速运动”的教学方式,摆脱和超越具体的每一节课的限制,在思考整个单元的知识结构、特有的与人价值的基础上,把每一结构单元的教学分为“教学结构”阶段和“运用结构”阶段。在“教学结构”阶段主要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结构,在“运用结构”阶段主要让运用学生这一结构进行主动的学习。
“长程两段式”教学对于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的意义在于:不仅可以使学生主动把握、熟练运用并内化结构化的知识,而且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主动学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因结构的支撑而乐于和善于主动的猜想和联想,从而形成主动积极向上的心态。对结构化知识的学习与内化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诸多有差异又能相通的结构群和结构思维的方法,这对学生身处陌生和复杂的新环境中,用综合的眼光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是当代人所需要的基础性学习能力,也是学生自我提升学习能力的重要基础。
二、“先整体再分化”教学策略。
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从儿童习得知识的角度,提出了处理教材的两个原则:一是设计先行组织者,二是逐渐分化。所谓先行组织者,是指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包摄性较广、比较清晰和稳定的引导性材料,它提供了帮助理解和记忆新知识的脚手架。先行组织者的设计有两种方式:一是说明性组织者,它的作用是为学生提供新知识学习的上位概念或知识大框架,使学生在说明型组织者的引导下形成对新知识本质属性的总体印象;二是比较性组织者,它的作用是为学生提供新知识学习的类比或分辨参照,使学生在比较性参照系的引导下形成对新知识内在特征的清晰认识。所谓逐渐分化,是指学生首先应学习最一般、包摄性最广的观念,然后根据具体细节对它们逐渐加以分化。或者说,教学中应先学习上位概念,然后在上位概念的同化之中学习下位概念。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从已知的包摄性较广的整体性知识中掌握分化的部分,比从已知的分化部分掌握整体性知识难度要低,而且从整体到分化,或者说从上位到下位的安排,是与人类习得知识内容的自然顺序和个体对知识的组织、储存方式相吻合。
对于知识逻辑体系比较严密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采用“先整体再分化”的教学策略,即先提供学生总的框架或上位概念,然后根据具体内容对它们逐渐加以充实和分化。学生了解了知识的整体框架或上位概念的语义时,只是的总框架或上位概念就能够为后续学习提供导航作用,为学生的思维提供支撑的框架。这样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的整体性理解,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形成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