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小学数学单元结构教学及其评价改革的实践研究>>方案计划>>文章内容
“小学数学单元结构教学及其评价改革的实践研究”学期研究计划2012年9月~2012年12月
发布时间:2012-10-1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王冬娟

 

 
 
【指导思想】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梳理课题研究的阶段成果与问题,适度调整和完善课题研究的核心变量,并根据课题组成员的变动情况,调整课题组成员分工,确立本学期研究重点,创新研究策略,提升研究品质,确保课题研究朝着核心变量的纵深方向发展,促进课题组成员专业能力的提升和发展,提升课题研究在“成事成人”中的价值功能。
【主要工作】
一个重点:变更课题名称——结构教学视野下的教学实践变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两个任务:一是指导课题组成员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
二是以“微课程研究”的思路在四大领域中布点并推进研究“单元”;
三大机制:“研读结合制”;“网络研讨制”“双向评议制”;
【实施策略】
一、双层推进,在分散与集中的螺旋交替中形成突破
1.(一层)分散研究,加大问题探讨的频度。本课题的课题组成员以工作室成员为主要力量。自上届工作室研究成果《小学数学结构教学的思考与实践转化》出版以后,得到面上一线教师的高度关注,引发了基层学校教师的研究需求,这从本届工作室“报名热”中已经得以充分体现,这为后续课题研究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为此,课题组将在首次分工中采用自主申报的方式,结合个人兴趣爱好,在四大领域中合理布点研究“单元”,引导课题组成员以“微课程”的研究思路领衔四大领域的不同“单元”,在分散的、日常的研究变革中实施课题研究策略,在定向研究、有向突破的过程中创新研究思路,历练实践智慧,提炼核心问题,为集中研讨准备充分的一线研究素材。
2.(二层)集中研究,提升课题研究的效度。每月一次的集中研究是聚焦问题、集中研讨、形成有效突破的重要载体。为了提升集中研究的效度,工作室将通过两个纬度的深度研讨实现单元结构教学的系统建构:一是知识的纵向结构维度对长程结构、递进目标、基本内容的系统研究;二是知识的横向结构纬度对知识渗透、方法融通、年段学情的整体把脉。采用“双向评议制”(见附一)推进集中研讨,聚焦核心问题,打造研究精品,为工作室成员所在学校数学“单元结构教学研究”的持续深化和有向突破提供参照系,在更大范围内营造“单元知识结构教学”的研究氛围和行动自觉,让研究融入一线教师的日常工作,成为一线教师的生活方式。
二、双向滋养,在理论与实践的积极互动中实现超越
1.研读结合,提升理性思考自觉。本学期,课题组将“结构教学”视野中“人”的专业发展纳入核心变量,期待“在成事中成人、以成人促成事”。本课题研究的前身“小学数学单元结构教学及其评价研究”的研究成果《小学数学结构教学的思考与实践转化》是本课题展开研究理论学习和实践变革最重要的学习资源,我们将以此为课题研究的核心学习内容,为每位成员赠送一本书,要求成员自主学习,借助课题网络开展“读书漂流”,并借每月集中研讨定期组织学习交流,努力做到“三个一”——每月一主题、每次一交流,每人一主持。即:每月自学一个主题(或一个章节),同时阅读与主题相关的文章或著作,丰富对文本的理解;每次集中活动围绕一个主题进行交流;每人主持一次“读书漂流”活动,并组织现场互动与过程点评,通过“三个一”活动,变单纯输入为思辩品位,在反思互动、实践验证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向滋养,提升课题组成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论驾驭能力。课题组成员每月至少在课题网上传两篇学习感受。
2.专家指导,提升研究成果品质。伴随着新《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如何更好地理解和践行课程标准,更好地转变观念、推进变革,是课题组成员应率先思考的一个问题,因此,工作室将传承优良传统,继续聘请工作室课题研究导师团(课程专家沈重予、陈春生等)、顾问团(两届工作室部分优秀成员),邀请他们现场指导把脉,与成员深度对话,提高课题研究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成员的快速发展。
三、内外联动,在个体与群体的资源整合中提升价值
1.对内:成员所在学校之间的联动。课题组成员要根据自己的岗位优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等),带领所在学校的数学教研组开展“单元结构教学”研究,一方面可以创造性地使用《小学数学结构教学的思考与实践转化》中的经典案例,提出自己的重建设想;另一方面可以根据课题组成员领衔的“单元”进行尝试实践,并欢迎参与到在本校开展的工作室集中研究中来,提供实例,贡献智慧,共同成长,使工作室每月一次的集中研究转化为校与校之间的联合教研活动(见附二),促进校际之间研究成果的分享与转化,在更高的平台上建设校本研究的“文化场”。
2.对外:相同研究志趣团队的联动。本课题研究是上届工作室研究课题的延续与深化,曾经得到许多志趣相投者的青睐。因此,该课题的研究不仅承载着两届工作室成员、也承载着志同道合者的梦想与希望。因此,在新一轮的研究中,课题组将吸纳更多拥有共同研究志趣的团队(如徐青工作室、郭新华工作室等)和个体(另外40多名因名额限制未能走进工作室的教师)加入研究行列,以在更大范围内营造“单元结构教学”研究的良好生境,努力提升该课题研究的价值功能,为常州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作出工作室成员应有的贡献。
 
【附一】“双向评议制”板块设计
第一版块:教学实践
工作室成员(可吸纳所在学校教研组教师执教)执教某单元2-3节课。
第二版块:说课评课
1.执教老师基于单元整体研读基础上的说课;
2.所在学校教研组2位老师评课(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
3.工作室2位成员评课——做到三个一:挖掘一个亮点,指出一个缺失,提出一条建议。
第三版块:质疑回应
1.执教老师、工作室成员代表、领衔人进行质疑,也可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困惑。——可以围绕:育人价值挖掘和实现了没有?课堂是否向着学生的学习需求与问题领域开放?课堂的教学结构是否转化为学生学习的方法结构?
2.执教老师、工作室成员、领衔人等进行选择性回应,对某些问题可以在后续研究的进程中逐步做出回应;
3.执教者进行二度反思:后续重建策略设想。
第四版块:总结提升
1.工作室顾问点评;
2.领衔人总结性点评;
3.专家点评(如果邀请到现场)
    第五版块:读书漂流
 
【附二】2012年下半年课题组(工作室)日程安排计划

 

时间
活动内容
活动地点
活动主持
参加人员
开放对象
十月份
1.开题。
2.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二实小
王冬娟
工作室成员
特聘顾问
十一月份
1.教学研讨(内容待定)
2.读书漂流(内容待定)
薛家中心小学
李小英
荆亚琴
工作室成员
薛家数学教研组
其他有兴趣者
十二月份
1.教学研讨(内容待定)
2.读书漂流(内容待定)
雕庄中心小学
张 丹
杨文
工作室成员
雕庄数学教研组
其他有兴趣者
一月份
1.教学研讨(内容待定)
2.专题总结(内容待定)
武进星韵学校
许 强
陈 燕
工作室成员
星韵数学教研组
其他有兴趣者
:以上安排将在与成员所在学校双向选择后作动态调整。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