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学科育人:基于课程纲要开发的教学变革实践研究>>课题管理>>文章内容
课题研究活动7
发布时间:2012-07-27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学科育人:基于课程纲要开发的教学实践变革研究》课题活动记载表

时间

2012.7

主持人

朱丽萍、课程部长

活动主题

学科指导纲要初稿撰写研读和完善

活动内容

一、 各教研组长在学科部长的带领下阅读前期撰写的纲要案例,并展开讨论

二、 各教研组长交流讨论结果

1.  目标实现全覆盖

国家课程标准按年段阐述要求,缺乏年级的表达,使得教师教学目标模糊。在研

究中,各学科组老师在准确把握年段目标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教材梳理,将年段目标具体化到年级、教材的单元之中,使目标逐渐清晰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细致的分析,纵向梳理出层次清晰、递进有序的能级目标。这样的梳理,使得教师对小学三个年段六个年级的课程目标、教材内容和学生、课堂实施都有了理性而清晰的认识,从理论上转变教师基于自身经验或教科书的教育行为, 对学科育人与课程标准的价值理解融为一体。

在确立学生学科关键能力目标时,我们遵循了长程目标和阶段目标结合的原则,并具体细化到能力培养的递进策略,逐级提升。

例如:语文学科组对小学六年需要培养和掌握的语文关键能力进行了一次全面梳理,从习惯、倾听表达、认读识记书写、理解感悟、积累运用、写话习作、课外阅读七个方面分年级确立了能级目标。这样,横向可以了解每个年级在语文关键能力培养上的侧重点,纵向可以了解每一个关键能力不同阶段的培养要求。

数学组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初步系统架构了一至六年级小学数学关键能力培养递进性目标设计,为纲要课程实施中单元目标的清晰定位做纵向梳理。数学组用“网络研讨”的方式对撰写的能力框架进行相互交流、学习、评议、修改,使框架更清晰科学。

英语组从四技之首的听力教学入手,分组撰写了各册英语教学中听力训练的现状分析、目标定位、现有策略、创新策略及推荐相关资料等,每册还分单元撰写了听力培养结合点、听力培养目标及配套资源等。通过实践到理论探索的研究,老师们对小学阶段的听力教学有了更为明确的定位和认识,本次调整也为后面研究的维度和全面铺开奠定了基础。

2.不同学科课程纲要框架的整体架构

由《学科校本课程框架研究》子课题组长领衔,带领学科部长进行了多次集中研讨,结合学科特性,以单元的形式,对课程目标、教材使用、教学策略、评价建议等进行整体架构,不同学科形成了同中有异的纲要框架,在此基础上各学科又与年级教研组长进行了交流,并着手撰写了一部分,检验该框架是否科学而又具体可操作。比如英语就把从听说读写四个能力纬度纵向拉伸和横向以单元为整体进行综合表达两种框架分别请一位写了一下,进行了对比,来比较各自的特点和可行性。在整体架构课程纲要的时候,要细化课标内涵,将上位的、抽象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可行的、具有校本指导意义的实践,在课标引领下进行创造性的实践与探索,把握年段特点,清晰育人价值,形成校本化的实施策略,达到提升教育质量的目的。

“纲要开发”以国家课标解读、课程理论学习、前期研究提炼为研究基础。通过充分的前期研究,我们规范搭建了课程纲要框架,系统建构了学科育人理念下的目标体系,整体架构了学科育人课程内容,系统策划学科课程的实施,并积极探索不同学科学生素养培养的评价体系。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