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学校: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
年级:三年级 |
班级:4班 |
人数:50人 |
|||||||||||
学科:数学 |
课题:认识小数 |
教师:潘慧黎 |
日期:2012.5.30 |
|||||||||||
一、教学目标 1.借助分数认识小数,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初步认、读、写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整体感悟小数的由来,直观建立小数的范围意识,知道相邻两个整数间的小数有无数个。 3.了解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关系,感悟某一个小数在数轴上的大概位置。 4.通过类推,了解小数的记数形式,沟通整数、分数、小数之间的联系。 二、制定依据 1.教材分析 苏教版教材关于小数的学习,分两个阶段编排,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这样的编排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认识是点状的,容易给学生造成小数就只有几点几这样一种形式的狭窄认识。而且教材主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依据货币单位和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知小数的意义,不利于对小数建立整体的认识。 在数概念的知识体系中,整数、分数、小数的知识结构是相同的。如何借助整数、分数的学习类比小数的认识?如何挖掘数概念教学的育人价值,在让学生掌握小数的读、写、计数单位以及组成等基本知识点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建立数范围的意识以及在数的认识过程中自觉进行概括和抽象的意识,从而整体上认识小数?这是本节课必须思考的两个问题。 因此,站在学生的立场,我们觉得有必要大胆地整合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按照“新基础教 育”提出的“先整体再分化”的教学策略,首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小数有整体的感悟认识,在知识学习之初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正确的认知框架,然后再按照教材的编排分项突破。 本节课我们尝试搭建一个具有一定高度的认知平台,引导学生从整数的认知结构类比到小数的认知结构,从整数引入,以分数为中介,借助分数与小数的联系来认识小数,通过数轴,建立小数的范围意识,初步感悟小数的进率等认识。期望学生沟通分数与小数、整数与小数的关系,从整体上感悟小数的由来、小数在数轴上的大概位置。培养学生的整体认识能力,逐步学会将数概念的学习结构自觉运用于后续的数概念学习中。 2.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整数有了一定的认识,掌握了万以内的数,认识了从个位到万位这五个数位,知道这些数位之间的进率,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分数方面,学习了分母在10以内的分数,对于分母是100及1000的分数,略有渗透,但没有系统深入学习。对于小数,学生在生活中有初步的接触,本册起将开始学习小数的知识。 在学习本课中,估计一些学生会碰到以下几方面的困难:一是数轴上的点和距离混淆不清晰。二是进率问题,对为什么平均分成10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计数单位不理解(因时间关系,本节课只能作渗透)。三是想象的困难,要理解相邻两个整数之间有几个一位小数、几个两位小数、几个三位小数、甚至几个四位小数并建立敏感,能迅速在数轴上找到小数的位置,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 |
||||||||||||||
教学过程 |
||||||||||||||
教学 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常规 积累 |
1.我们已经认识了万以内的整数,这些整数都可以在数轴上找到对应的位置。整数有无数个。 2.0-2之间有整数1,2-5之间有整数3和4,你能选择任意两个整数和同桌说说它们之间有哪些整数吗? |
1.回忆在数轴上表示整数。 个别回答,再次感知整数有无数个。 2.同桌活动,思考两个整数之间有哪些数。 |
利用整数的学习类比小数的认识。 |
|||||||||||
初步 认识 一位 小数 |
(一)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一位小数 1.提出问题,认识0.1 (1)整数0到1之间还有数吗? (2)理解含义:如果我们把0到1之间平均分成10份,这样的1份就是它的1/10。还可以用0.1表示。 (3)指导读写法:0.1是小数,也是数家族中的成员。写作“ 2.类比迁移,认识0.2——0.9 (1)这样的2份用分数怎么表示?用小数怎么表示? 呈现不同写法并指导:哪种合理? 小结:应该对准对应点写数。 (2)0.2里面有几个0.1?0-1之间剩下的这些点,你会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吗?请在数轴上填一填,边填边想它里面有几个0.1?如果有这样的10份,用哪个数表示? 3.观察发现,沟通联系 观察分数与小数,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把小数点右边只有一个数位的小数叫做一位小数。 0-1之间有几个一位小数?(9个) |
1.独立思考后个别回答。 学生情况预设: (1)有分数 (2)有小数 2.学生写数情况预设: (1)把数写在两点之间 (2)对应点写数 (3)加大括号 独立填写数轴上对应的分数和小数。 填好的同桌自觉轻声交流。 学生口答:1里面有(10)个0.1。 3.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最后集体交流。学生情况预设: ·都是十分之几、零点几 ·都不满1 ·分子和小数点后的数一样 ·小数点后面只有一个数字。 |
借助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初步认识小数。 把小数纳入数概念的知识结构中,帮助学生建立数概念的知识整体。 通过填一填、说一说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同时渗透0.1这个小数单位。 在比较中发现沟通小数、分数与整数之间的联系。 |
|||||||||||
(二)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一位小数 1.提出问题,认识1.1——1.9 (1)把1到2之间也平均分成10 份,你能写出相对应的小数吗? 边填边想所填的小数里有几个0.1? (2)呈现资源。你同意哪种写法? 指出:在1的基础上再添0.1,就是1.1。它里面有11个0.1。 整数1-2之间有几个一位小数? 2.发散思考,认识更多一位小数 (1)再往后想,2和3之间会有哪些一位小数呢?你能说出任意两个相邻整数之间所有的一位小数吗?举个例子说给同桌听。 小结:相邻两个整数之间都有9个一位小数。 (2)9.7在哪两个相邻整数之间?你也举个例子考考同桌。 小结:大家找了很多一位小数,中间都有小数点,把它分成两部分,小数点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 |
1.独立分一分,写一写。 学生情况预设: (1)写成0.1 0.2 …… (2)写成1.1 1.2 ……, 同桌讨论后集体交流哪种写法正确?哪种写法有问题?说说理由? 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 学生集体回答。 同桌交流,思考:相邻两个整数之间都有几个一位小数。 同桌相互举例说一个一位小数,并说说在哪两个相邻整数之间。 学生情况预设: 学生思维定势,所举小数局限于整数部分比10小的一位小数。 |
再次感悟小数的含义,并理解0到1之间与1到2之间的小数整数部分不同。 通过举例,获得更丰富的材料,为观察发现、认识小数各部分的名称提供更多的资源。 |
||||||||||||
初步 认识 两位 小数 |
1.类比学习,认识0.01——0.99 提问:0到0.1之间还能再平均分吗?(出示数轴) 指出:其中1份是它的1/100,写成0.01,读作“零点零一”。 拓展:你能分别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其中的5份、13份吗? 交流:说说是怎么想的? 练习:在数轴上任意找一个点,用小数怎么表示? 比较:观察刚才写的分数和小数,说说有什么发现? 指出:小数部分含有两个数位了,这样的小数就叫两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一百分之几。 2.发散思考,认识更多两位小数 刚才我们所找的两位小数整数部分都是0,这些两位小数都在0和1之间,你能否说一个不在0和1之间的两位小数,并说说它在哪两个相邻整数之间。 |
明确:把0~0.1之间再平均分成10份就把整数1平均分成100份。 学生情况预设: 有的会用分数表示但不会用小数表示,有的能用两种数正确表示。 自己找两个对应点写出两位小数并说说它们各表示一百分之几? 观察后同桌交流。 2.先个别举例再同桌一人举例,一人说在哪两个相邻整数之间。 |
尝试利用类比的方法进行结构思考,研究0到0.1之间的两位小数。 通过举例,获得更丰富的材料, 借用分数来理解更多的两位小数。 |
|||||||||||
总结 延伸 |
提出问题,拓展想象 1.如果把0—0.01之间再平均分成10份,就把0—1之间平均分成多少份了?会得到怎样的分数,又可以写成怎样的小数呢? (板书:千分之几 三位小数) 2.想象一下,再继续往下分呢?能得到怎样的小数?分得完、说得完吗? 小结:小数和整数一样也有无数个。 |
1.学生类比思考,个别回答,初步感受三位小数。 2.发挥想象,感受每相邻的两个整数之间都有无数个小数。 |
从一位、两位小数拓展到三位小数,知识迁移,类比学习。与整数沟通,整体感悟。 感受小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 |
|||||||||||
作业 设计 |
1.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小数,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比一比谁说得完整、具体。 揭示:相邻两个整数之间有无数个小数。任意一个小数,都能在数轴上找到对应的点。 2.生活中有许多地方用到小数,大家可以做个有心人,找一找,读一读,想一想它表示的含义。今后我们也会像研究整数一样分别研究小数的数位、计数单位、进率、大小比较以及计算等知识。 |
个别回答,说说各自的收获。 |
增强数概念学习的结构意识。 |
|||||||||||
板书 设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