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单元整体设计,提高教学效率>>心得反思>>文章内容
一年级数运算单元整体设计中的长程意识
发布时间:2012-03-0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彭小娟

 

不同的单元,它都有自己独特的展开方式,这都体现了教材编写者的精心设计和良苦用心,希望在一个单元的学习中,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能有所提升。但是,我认为不管它的知识结构以怎样的方式展开,它都可以以长程的方式为学生的能力培养提供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习惯上用“教结构、用结构”来表达我们对知识结构、过程结构和学生学习的方法结构的一个整体思考和策划。每上到一个新单元,我们就会有意识地去思考,这个单元的各部分知识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哪一部分内容是教结构,哪一部分是用结构。教结构部分是慢速运动,主要让学生形成知识机构和学习方法结构,拥有主动学习的工具和能力,而用结构阶段是加速运动阶段,主要让学生运用结构自主学习。今年我教一年级,现在正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在这个单元里,我们把十几减9定为教结构,十几减87和十几减65432为用结构。在学习十几减9时,学生能借助圈小棒的直观操作,理解并掌握“平十法”“破十法”和“想加算减”等方法计算十几减9的思维过程;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能发现十几减9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快速计算;初步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过程结构。在学习十几减87时,我们着重引导学生运用十几减9的学习过程结构,自主学习。而在这一节课里中又存在一次教用结构的过程,因为这一节课既学习减8,又学习减7,所以十几减8定义为本节课的教结构,而减7为用结构。仍然提供小棒图,让孩子圈一圈,自己用算式记一记,主动探究十几减8的多种计算方法,并探究出,十几减8的规律,再次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的学习过程结构;然后放手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尝试计算十几减7的算式,并发现十几减7的规律。等到学习十几减65432时,老师已经很轻松了,孩子对学习过程结构比较清晰了,探索方法,寻找规律已不是教学难点,我们就把灵活选择计算方法作为重点,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因为所有的解决实际问题都渗透在计算教学中,到用结构阶段我们就把力气花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上,渗透总量、部分量、相差量等专有名词,渗透三个量相互转化的数量关系,渗透条件和问题的语言表达等,为后续相差关系实际问题的集中教学做准备。这样一来,感觉有两个好处,一是避免了教学的机械重复,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训练重点,学生能感受到不断的挑战,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二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到后面学习百以内加减法时学生也能用这样清晰的思路进行尝试,并实现方法的迁移,我想,这就是整体设计、结构教学的追求所在。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