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单元整体设计,提高教学效率>>总结提炼>>文章内容
基于单元解读的灵活结构
发布时间:2012-03-0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马美南

 

我们带着研究的眼光去观照每一个单元,发现单元的编排中存在好几种不同的结构,有的是新授加练习,有的是连续递进的几节新授课,有的单元甚至只有一课时,还有的运算单元还渗透着数量关系的教学,这些不同的单元结构,我们又应该有怎样不同的处理策略呢?
唐老师和王老师所表达的,是新授课加练习课这样的单元结构或是一个单元中的一个小单位,而事实上,数学教材中还有很多单元,是以并联的形式展开,一个单元中有好几个这样的单位。因此,我们还可以依据单元知识之间的并联关系、递进关系进行条块融通式的设计,使教学呈现出灵活和丰富,使学生的思维呈现出灵动和清晰。
比如,在《分数加减法》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作为数运算的三个分支,尽管参与运算的数的类型不同,但在算理上是有相通之处——只有相同计数单位,才能直接相加减,这是运算教学中的一条算理主线,应以一以贯之的点拨渗透,使之清晰化。其次分数加减法中因为分母的关系不同包含着不同的类型,每一种类型从计算的策略上又有所不同,因此,根据加数或减数的不同类型选择合适、简便的方法来计算,它们研究的方法结构和过程结构是一致的,同时也具有递进之处,分数减法的研究可以在分数加法的基础上有灵活结构和创造生成,这是本单元的一条逻辑展开主线。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对这两节课进行了两种设计和尝试:
设计一

 

 
内容安排
结构设计
递进目标
第一课时
分数加减法
分数加法教结构
分数减法用结构
1.了解分数加减法的各种类型,感受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会用枚举法提炼抽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根据同分母加法的算理迁移类比学习,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分数加法的学习结构,自主探究分数减法,提高类比学习能力。
3.通过沟通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形成加减法的整体认知结构。
第二课时
练习
探索合适、简便的计算方法
1.能熟练地运用方法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法。
2.寻找并运用规律计算特殊的分数加减法。
3.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计算和估算融合渗透的沟通过程,进一步增强数感。
设计二

 

 
内容安排
设计意图
递进目标
第一课时
分数加法和练习
分数加法教结构
1.了解分数加法的类型,经历按类探索算法的过程,培养判断和选择的敏感。
2.通过自主探索和观察比较,掌握异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和算法。
3.通过沟通整数、小数、分数加法的算理,形成对加法的整体认知结构。
第二课时
分数减法和练习
分数减法用结构
1.能自主迁移分数加法的类型和思维策略,独立分类探究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形成思维策略。
2.能根据算式特点判断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灵活计算,培养判断选择的自觉意识。
3.类比探究特殊规律,在深化认识的同时体验规律运用带来的乐趣。
这样的两种设计,都较好地达成了教材既定的教学目标,因此,本单元的灵活结构体现在对类型的整体进入和对方法的验证运用,相关练习融合其中,及时巩固。本单元的递进提升体现在对分数加法和减法的综合练习,以及由此引发的特殊规律的深入探究,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而我们通过实践,更倾向于第二种设计,因为这个过程更好的体现了学生以结构为依托的一个自主生长的过程。分数加法作为教结构,把对类型结构的整体把握和对异分母分数加法算法探究的过程“写实”,形成清晰认识,到了分数减法,学生就会自觉迁移类比学习。这样的一个整体设计,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对学习成果的内化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学生类比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充分张扬,对自己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度都有了一定的思考和评判,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这是一种单元,并联中有递进。还有的单元它的新授课之间还有类型的区分,可能第一课时是概念课,第二课时是数量关系教学,这时候,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前期研究的经验,把相关课型的育人价值、教学策略迁移到不同课时的教学中,一方面是对教师灵活运用、转化的一种考验,一方面也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策略,学生思维实现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局部到整体,从单一到丰富的逻辑推理发展和品质提升过程。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